
鲟鱼
鲟鱼以其奇特的体形而被作为观赏鱼饲养。鲟鱼的头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体背5行骨板。其幼鱼与成鱼均具观赏价值,其中施氏鲟(分布于黑龙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后,其幼鱼已正式作为观赏鱼进行人工饲养。多数种的常见个体都在几十公斤至数百公斤。鲟鱼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有变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鲟鱼苗开食后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
【鲟鱼为海鱼还是淡水鱼,附鲟鱼的分布和食性介绍】鲟鱼的种类很多,根据生活习性,既有淡水鱼,也有海鱼,还有咸淡水鱼。我国自然水域分布的有8种,即史氏鲟、达氏鳇、库页岛鲟、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裸腹鲟、西伯利亚鲟。其中,中华鲟是淡水鱼。中华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详情 ]
【底栖鱼类鲟鱼吃什么饵料作为食物?鲟鱼的价值】我国是世界上鲟鱼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鲟鱼是肉食性鱼类,食性狭窄,江中的鲟鱼以底栖动物为食,海洋中的鲟鱼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软体动物也可为食。我国的中华鲟鱼十分珍贵,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鲟鱼类出现时间非常早,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外,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详情 ]
【鲟鱼养殖条件,鲟鱼对溶氧量要求极高】1、水温:对水温要求不高,在0-35℃间水温都可。2、溶氧量:对溶氧量要求极高,水体中溶氧量要控制在5mg以上。3、酸碱度:生长水体不宜偏酸,水体PH值最好控制在7.5左右。4、光照:鲟鱼对光照需求会随生活方式改变而改变,夏季高温时做好遮阳工作。5、透明度:保证水体有50厘米左右透明度,确保鲟鱼健康生长。[ 详情 ]
鲟鱼养殖的苗种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厘米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苗种运输前1-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82的聚乙烯包装袋
鲟鱼养殖的培养浮游生物
放苗前7-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公斤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鲟鱼的日常管理
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
鲟鱼常见病防治法
1、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病状主要表现在鳃丝肿胀,鳃片局部溃烂,鱼体瘦、无力,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防治:选用优质水源、控制密度,及时分养,二氧化氯0.5-0.8ppm浸浴。 2、咬尾病
鲟鱼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事项
(1)抓住时机投喂,在仔鱼大部分达2.1厘米时开口。 (2)保证投喂充足,防止互残,吞尾,但又要防止投饵量过多引起消化道炎症。 (3)保证池内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水温16—25℃。 (4)投喂生物
鲟鱼养殖的培育方法
培育池不宜过大,一般有水泥池和玻璃钢池两种,玻璃钢池直径2.0米,深度50厘米,供水方式采用表层笛式管或圆管供水,池中心有排水孔,水流均匀,水交换量—般在10—20升/分钟,流速很小。水泥池,可由圆形成方形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幼鱼养殖 鱼苗长至8—10厘米的幼鱼时,便可开始转喂人工饲料,是史氏鲟养殖的关键阶段。 (1)幼鱼培育池 也采用玻璃钢池或室内水泥池,面积为3—40平方米,流水或静水均可,静水池应配
鲟鱼的网箱养殖技术
鲟鱼系列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采用网箱养鲟鱼是一种很好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相对于池塘养鲟有以下优点:水体交换量大,氧气供给充足,鱼不易得病,养殖成活率和产量高
鲟鱼网箱养殖法
鲟鱼系列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采用网箱养鲟鱼是一种很好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相对于池塘养鲟有以下优点:水体交换量大,氧气供给充足,鱼不易得病,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鲟鱼的成鱼养殖
鲟鱼成鱼养殖既可在池塘中单养、混养,也可在大水面放养或网箱、围栏养殖,但最好是微流水养殖。饵料蛋白含量32%~36%,用人工饲料养殖应定期投喂药饵消除病虫害,平时要保持水质清新。 网箱养殖鲟鱼应选择在水质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