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还需要哪些要注意的】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扩大,前景看好。那么,泥鳅池塘养殖有哪些技术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吧![ 详情 ]
【关于养殖泥鳅,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全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它的分布。这种鱼体型较小,身体细长,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淤泥中,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为食。人们也经常会养殖泥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养殖泥鳅一亩的收益情况。[ 详情 ]
【稻田养泥鳅技术,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动物。它具有细长、圆筒状的身体,头部小、口小、眼小,嘴角上有须,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全身有小黑斑点,并且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详情 ]
泥鳅吃什么食物?附其生活习性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人工养殖时可以投入蝇蛆、鱼粉、面筋、菜饼等。泥鳅是杂食性的鱼类,分布在我国各地淡水,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泥中。泥鳅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远优于其他鱼类,生长范围为13~30℃,最适水温为25~27℃。
泥鳅的生活习性及特点,泥鳅是多次性产卵鱼类
1、适应性较强:泥鳅适应性较强,多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2、杂食性鱼类:泥鳅多在夜间出来捕获浮游生物、水生昆虫、藻类等,人工养殖时可投入蝇蛆、鱼粉等。3、超耐缺氧性:泥鳅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胜于其他鱼类。4、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范围为13~30℃。5、多次性产卵:泥鳅是多次性产卵鱼类。
泥鳅是不是鱼类?泥鳅是杂食性鱼类
泥鳅是鱼类。泥鳅是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静水的底层上,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25~27℃。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多在夜间出来捕获浮游生物、水生昆虫、藻类等,人工养殖时可以投入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等。
黄鳝和泥鳅有什么不同?详细如下
1、生物学分类:泥鳅是小型底层鱼类,黄鳝属营底栖生活鱼类。2、形态特征:泥鳅形体小,长圆柱形,全身附着粘液,前段略呈圆筒形,黄鳝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侧扁,尾尖细,头长圆。3、分布范围:泥鳅除青藏高原除西藏林芝地区外各地河流都有分布,黄鳝在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4、生活习性和营养价值也不同。
泥鳅怎么杀比较快?泥鳅的杀戮方法
在泥鳅头部的以下2厘米处,用刀在胆的部位切一个三角口取出胆、肠等内脏,将鱼籽保留(因为活泥鳅宰杀起来较麻烦,可先将泥鳅摔一下),然后入沸水大火烫20秒,放到水管上冲洗几下,洗掉外表粘膜,去掉土腥味。也可以不用杀,养水里倒上几滴油,让油花散落在水面上,就自动会把肚子里的脏物吐出来,等干净了就可以做了。
泥鳅的营养价值,附营养成分和食用效果
泥鳅含有的脂肪成分低,胆固醇少,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有类似二碳戊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老化,有利于老年人和心血管患者。含有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烟酸、铁、磷、钙等。具有补充中益气、除湿黄、益肾助阳、除湿止泻、暖脾胃、治疗痔疮、止汗的效果。
泥鳅是否能生吃,泥鳅的常见烹煮方法
泥鳅最好不要生吃,因为随着污染的加剧,生食泥鳅很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如血吸虫、棘颚口线虫等。煮熟的泥鳅营养十分丰富,可食部分占鱼体的80%,而且泥鳅的脂肪含量低,还含有丰富的核苷及其他的微量元素。比较常见的泥鳅烹煮方法有泥鳅豆腐煲、红烧泥鳅等。
泥鳅养殖池的选择方法,水源、水质和土质都有要求
1、位置选择:选择日照良好、温暖通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场所。2、水源信息:无污染的江、河、湖、井、自来水可用于养泥鳅,有冷泉冒出及早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地方不宜养泥鳅。3、水质选择:泥鳅对水质要求不严格,可参照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执行。4、土质选择:土质以黏土质为好,呈中性或弱酸性。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都有什么症状
以泥鳅赤皮病为例: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患有赤皮病的泥鳅,其鳍、腹部皮肤和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特别明显。
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主要有三种
1、真泥鳅:一般被称为泥鳅。2、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身体侧下半部分为白色或浅黄色。3、大鳞副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4、身体像泥鳅,须是五对,尾鳍是圆形的,肛门靠近臀部的起点。5、中国沙鳅: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又长又尖,须是三对,生活在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经常在底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