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还需要哪些要注意的】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扩大,前景看好。那么,泥鳅池塘养殖有哪些技术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吧![ 详情 ]
【关于养殖泥鳅,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全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它的分布。这种鱼体型较小,身体细长,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淤泥中,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为食。人们也经常会养殖泥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养殖泥鳅一亩的收益情况。[ 详情 ]
【稻田养泥鳅技术,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动物。它具有细长、圆筒状的身体,头部小、口小、眼小,嘴角上有须,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全身有小黑斑点,并且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详情 ]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泥鳅主要病害及防治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1、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
冬季气温下降泥鳅养殖户如何把握好暂养技术
一、池塘条件 如果泥鳅暂养至春季销售,可选择室外池塘。池塘面积以9~11亩为宜,池深达到1.2米左右,池底软泥厚度为20厘米,池埂要坚固。如需在冬季销售,鳅池则应建在室内,如塑料大棚内和房屋内。鳅池面积从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泥鳅苗种快速培育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年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苗种常出现供给不足,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场地选择
莲藕池塘套养泥鳅的管理技术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它能够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害虫,同时也需要人工喂食大量饵料,它排泄出的粪便大大提高了池塘的肥力,与莲藕之间形成了互利关系,因而可以提高莲藕产量25%以上。 1.池塘准备 池塘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塘口建设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因此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
泥鳅养殖池塘处理的五个步骤
一是池的四壁在修整后须夯实,杜绝渗漏,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等措施来达到防逃的目的。 二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三是池塘上设进水
关于泥鳅肠炎病的防治建议
1、发病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停止摄食,离群,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即有血黄色的粘液流出,解剖后可以发现腹内有大量的积液,肠道紫红色,肠内无食物。 2、流行及发病原因 水温20
泥鳅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方法
泥鳅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主要从日常管理、水质调控方面着手,且防重于治。 泥鳅放苗前一定要清塘改底。清完塘消好毒后,在泥鳅入塘前4~5天,用生物有机酸或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6~8小时后,全池泼洒浓缩芽孢杆菌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鳃霉病防治
泥鳅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泥鳅的鳃上引起的一种疾病。 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5~10月份,尤以5~7月为甚,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发生此病,在几天后可引起病鳅大量死亡。 症状:病鳅失
泥鳅养殖效益不好可能是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有些泥鳅养殖户养殖效益不好,主要是在以下某个环节或几个环节出现问题所致: 1、种鳅损失 由于养殖心情比较迫切,在没有准备好饲养种鳅的设施就匆匆忙忙购买种鳅,将泥鳅投入新网箱、新修水泥池,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