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还需要哪些要注意的】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扩大,前景看好。那么,泥鳅池塘养殖有哪些技术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吧![ 详情 ]
【关于养殖泥鳅,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全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它的分布。这种鱼体型较小,身体细长,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淤泥中,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为食。人们也经常会养殖泥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养殖泥鳅一亩的收益情况。[ 详情 ]
【稻田养泥鳅技术,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动物。它具有细长、圆筒状的身体,头部小、口小、眼小,嘴角上有须,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全身有小黑斑点,并且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详情 ]
泥鳅养殖池塘水质净化功能很重要
近日天气炎热,灌南县新安镇刘元村指导员刘希坤前往其示范户刘刚贤处,刘刚贤是从事泥鳅养殖的,养殖面积500余亩,来到泥鳅塘口,刘希坤发现水面多了几处矩形、绿色的植物,问之才知道是水芹菜,之前养殖泥鳅因喂饲料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
过冬前泥鳅高效暂养技术介绍
有一个农民每年冬前在塑料大棚中建水泥池对泥鳅短期暂养,然后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每500克售价可比平时高出10元左右,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池要求 依各自条件而定,塑料大
泥鳅养殖六种主要病害的防治
一、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 发现
泥鳅无土养殖管理应注意什么
水产养殖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养殖技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泥鳅无土养殖需要注意哪些。 1)水质 无土养殖最重要的是水质,要保证水质无异味,无异色。在夏季更应该注意时常换水,如果能做到让水能够微
无土泥鳅养殖
泥鳅无土养殖的优点是由于鳅鱼在细砂中栖息,出售时起捕效率高,味道比泥中养出来的泥鳅好,养殖密度也比泥中养殖的泥鳅提高四倍。在混泥土制成的水池中,春季孵化的泥鳅,年底时大的个体可以长到15~16厘米。下面
泥鳅养殖常见病腐鳍病和打印病的防治技术
一、腐鳍病 1.病原:短杆菌感染。 2.症状:背鳍附近肌肉腐烂,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鱼体两侧浮肿,不摄食。 3.流行:易在夏季流行。 4.防治方法:①用0.3~0.5毫克/升聚
福建南平八零后小伙黄瑞的“泥鳅”养殖经
巍巍青山四周罩,涓涓溪流塘边绕,山垄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二十多个鳅塘,微风拂过泛起片片涟漪,塘里觅食正欢的泥鳅不时翻腾出阵阵水花。6月9日,记者走进福建南平市蒲城县水北街镇翁村上塅,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映入
泥鳅养殖助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是老尹养泥鳅的第三年,在外地学习了专业泥鳅养殖技术后,他回乡在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朱岗村许湾组流转49亩土地,建设了信阳黄板鳅水产养殖场,每年请来专业技术员常住养殖场内进行指导。如今,他的养殖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