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
虹鳟鱼是珍贵的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而且虹鳟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极为显著。虹鳟鱼因其成体鱼沿侧线具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
【虹鳟鱼养殖前景分析,市场价格是多少?】虹鳟鱼营养价值与保健价值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极大,目前养殖不多,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市场空缺,养殖前景极为可观,而且虹鳟鱼市场价格可观,每亩塘可产3万斤,按市场价格30元/斤算,每亩利润30万左右,一年利润在180万左右,除去10-20万养殖成本,纯利润在100多万,利润非常可观。[ 详情 ]
【虹鳟鱼养殖的繁殖技巧】虹鳟鱼一般3年性成熟,也有2年产卵的。雌鱼临近产卵期,侧线色彩鲜,食欲减退,尾鳍摆动游于池底。雄鱼相互咬斗,追逐雌鱼,水中时常出现因鱼跃而激起的浪花。选择成熟好的亲鱼,雌雄分别放入网箱,保持水温5℃-12℃。雌雄鱼在外型[ 详情 ]
【虹鳟鱼桡虫病的防治】(1)虹鳟鱼桡虫病病原体桡足类,属桡足亚纲、剑水蚤目。(2)虹鳟鱼桡虫病主要症状大量的桡足类寄生于虹鳟鱼的外套腔中,钩于寄主的外套组织、肉足及内脏囊器官上,使其遭受机械损伤,为病菌的感染提供了通道。同时吸取寄[ 详情 ]
虹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病
虹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病病因病原体为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中的艾格特维德病毒(Egtved virus)。水为传播媒介,通过亲鱼垂直传播,另外池底淤泥及无脊椎动物为其水平传播途径。 虹鳟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病症状分为急
虹鳟鱼烂鳃病
虹鳟鱼烂鳃病病因病原体为嗜鳃黄杆菌(Flavobacterium branchiophila)、革兰氏阴性好气长杆菌。 虹鳟鱼烂鳃病症状病鱼活动迟钝,离群独游。鳃黏液分泌增加、充血,鳃丝肿胀,显微镜观察鳃上皮细胞增生,黏液细胞脱落,细胞
如何养殖虹鳟鱼
虹鳟鱼养殖场的选择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鱼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虹鳟鱼养殖场的建设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
虹鳟鱼弧菌病
虹鳟鱼弧菌病病因病原体为鳗弧菌。虹鳟鱼弧菌病传染途径有:①摄食被病原污染的饵料感染。②皮肤受创伤磷片脱落。 症状病鱼突发性食欲下降,濒死鱼体色发黑,鳍基充血,肛门红肿,脾脏肿大,肾脏柔软似液化状。病发展严重
虹鳟鱼的养殖知识
养鳟场的建造养鳟场的建造布局要合理,面积要适当,一般要根据水的流量而设计鱼池的面积,面积过大造成浪费,面积过小不够用。根据水流量和鱼池面积,计算出每年的生产量,再据此建造饲料加工和库房等辅助设施。养鳟池养鳟池
虹鳟鱼养殖水质控制技术
水质条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虹鳟鱼养殖生产的成功与失败。虹鳟鱼是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虹鳟鱼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厘米/秒,水中的溶氧量
虹鳟鱼仔鱼培养
虹鳟鱼仔鱼培育培育池面积10~200平方米,宽1~2米,长为宽的2~6倍。入水形式采取并联排列进水,池水深度20~30厘米。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适宜水温为10~12℃。如果采取并联进水的培育池,要在接近水源的上游设置改造。使用
虹鳟鱼养殖宝典
鱼种入池前也要用3%的盐水浸泡5分钟。坚持每天喂5~6次,投喂速度要慢,注意每天傍晚后投喂1次。待几天鱼种已适应后,开始每天投喂3~4次,可以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时间。水泥建造的流水池塘面积最小的在40~50平方米,中等大
虹鳟鱼饲养技术
饲料的形状、结构和规格对鱼接受或排斥某种食物十分重要。饲料颗粒大小不仅影响适口性,也影响消化率。因此、选择投喂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鱼很大而饲料过小,鱼不容易摄食而下沉池底;相反,鱼很小
虹鳟鱼的形态特征
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胸鳍中等,末端稍尖。腹鳍较小,远离臀鳍。鳞小而圆。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头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