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
虹鳟鱼是珍贵的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而且虹鳟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极为显著。虹鳟鱼因其成体鱼沿侧线具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
【虹鳟鱼养殖前景分析,市场价格是多少?】虹鳟鱼营养价值与保健价值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极大,目前养殖不多,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市场空缺,养殖前景极为可观,而且虹鳟鱼市场价格可观,每亩塘可产3万斤,按市场价格30元/斤算,每亩利润30万左右,一年利润在180万左右,除去10-20万养殖成本,纯利润在100多万,利润非常可观。[ 详情 ]
【虹鳟鱼养殖的繁殖技巧】虹鳟鱼一般3年性成熟,也有2年产卵的。雌鱼临近产卵期,侧线色彩鲜,食欲减退,尾鳍摆动游于池底。雄鱼相互咬斗,追逐雌鱼,水中时常出现因鱼跃而激起的浪花。选择成熟好的亲鱼,雌雄分别放入网箱,保持水温5℃-12℃。雌雄鱼在外型[ 详情 ]
【虹鳟鱼桡虫病的防治】(1)虹鳟鱼桡虫病病原体桡足类,属桡足亚纲、剑水蚤目。(2)虹鳟鱼桡虫病主要症状大量的桡足类寄生于虹鳟鱼的外套腔中,钩于寄主的外套组织、肉足及内脏囊器官上,使其遭受机械损伤,为病菌的感染提供了通道。同时吸取寄[ 详情 ]
虹鳟鱼旋转病
又名脑黏体虫病(Myxosoma disease Of rainbow trout )o 虹鳟鱼旋转病病因病原体为脑黏体虫(Myxosoma cerebralis )。 虹鳟鱼旋转病症状脑黏体虫寄生于稚鱼软骨膜、软骨、脊稚骨及头骨。病鱼体色发黑,尤其尾部发黑
虹鳟鱼种苗管理
虹鳟鱼鱼苗水质的要求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 mg/L。3、水流流量:要求有较大的流量,流量大,养殖规模大,产量也高。一
虹鳟鱼白内障病
虹鳟鱼白内障病又名双穴吸虫病(Piplostoum disease Of rainbow trout )。 虹鳟鱼白内障病病因病原主要有山西双穴吸虫(Piplostomum shanscinsis)和另一未定种囊蚴寄生于虹鳟眼球水晶体。未定种寄生于虹鳟眼球玻璃
虹鳟鱼有关的艺术
虹鳟鱼的磁场细胞中,磁性微粒紧邻细胞膜,而非细胞核。在大海里畅游三年时间,离家300公里之遥,虹鳟鱼依然能径直地回到它最初的孵化地。通常,虹鳟鱼跟随着溪流游弋,并且鲜少出现方向错误。这种非凡的航行壮举很可能依赖一
虹鳟鱼四钩虫病
虹鳟鱼四钩虫病病因病原体有粟色四钩虫(Tetraonchus awakurai )和突吻四钩虫(Tetraonchus oncorhyuchi)。由幼虫传播。 虹鳟鱼四钩虫病症状四钩虫寄生于鱼鳃,利用锚钩钩住鳃组织造成鳃丝损伤、充血,鳃黏液分泌增加
虹鳟鱼的营养知识
1、虹鳟鱼不耐任何污染,必须在清澈透明的冷水中饲养,养殖产品干净卫生,肉味鲜浓,口感嫩活。2、肉里无刺,便于食用,宜老宜幼,易于消化。3、维生素D、铁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食品。4、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22炭6烯酸和20
虹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虹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因病原体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NV)。其传播途径有:①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精液,由卵传播几率更大。②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 虹鳟鱼传染性
虹鳟鱼繁殖习性
雌鱼3龄开始性成熟,雄鱼为2龄。虹鳟鱼雌雄异体,体外受精。虹鳟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产卵场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每个产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个体怀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产出,
虹鳟鱼疱疹病毒病
虹鳟鱼疱疹病毒病病因病原体为鲑疱疹病毒(Herpesvirus salmonis ),另外日本发现了与之相似的三种病毒。该病主要由带病毒的亲鱼传播。 虹鳟鱼疱疹病毒病症状病鱼不活泼,呈间隙性狂奔。体色变黑,眼球突出,严重时眼四周
虹鳟鱼生活习性
虹鳟鱼分布区域北美洲的山涧、河流中。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部分水域以及哥伦比亚的河流里均有分布。虹鳟鱼生活环境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