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系列网箱养殖
中华鲟系列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采用网箱养中华鲟是一种很好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相对于池塘养鲟有以下优点:水体交换量大,氧气供给充足,鱼不易得病,养殖成活率和产量高;饲养管
中华鲟规模化池塘养殖
2000年11月,笔者在广东梅州利用80亩池塘,用涧水养殖杂交鲟(史氏鲟又达氏鳇)。经过180天饲养,平均亩产达831.25千克,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1号塘养殖过程要点总结如下: 1.池塘及水质 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
中华鲟的养殖技术
(1)中华鲟的苗种培育。人工培育史氏鲟苗种主要利用圆形流水池,池壁要求光滑,池上要搭设遮光设施,培育池规格以直径2~3米,水深0.5~0.8米为宜。水温保持18~26℃,溶氧量6毫克/升以上,pH值7~8,水流速不应大于0.1米/秒。仔鱼放养密
中华鲟的养殖
(1)我国中华鲟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的中华鲟养殖近几年刚刚开始起步,目前大多数的养殖仅局限于试验性的小规模生产。1993年北京市水产科研所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引进100尾匙吻中华鲟种试养,生长良好。1997
中华鲟配合饲料的配方
(1)中华鲟配合饲料的种类1)中华鲟的配合饲料,按其形态可分为粉状饲料、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等3种。2)根据中华鲟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又可分为转食饲料、幼鲟饲料、成鲟饲料、越冬饲料和亲鲟饲料等。(2)中华
中华鲟常见病害及防治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术措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放流约5万尾15cm以上的中华鲟幼鱼,这些幼鲟是人工养殖获得,同时为实现中华
中华鲟气泡病的危害与防治
一、中华鲟气泡病症状 1.游动: 仔鱼旋转游动,侧卧间歇片刻后又重复旋转游动,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能大量消耗,旋转游动频率降低,渐渐浮游于水面,如果症状加剧,会出现仔鱼腹部向上,漂浮于水面的现象。在此阶段,仔鱼往往下潜
中华鲟养殖之卵霉病防治技术
1、中华鲟的病症与病因 卵的表面长有黄白色的毛状絮状物,严重时鱼卵在水中像一个个圆球。发病原因是卵上寄生有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毛绵霉等。这种病多发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阶段。 2、
中华鲟疾病的防治
中华鲟疾病的预防方法 1、发眼卵及孵化设备,以20ppm力源水霉清浸泡20分钟,预防水霉,提高孵化率。 2、 鱼种放养、运输、分池时,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挤压或受伤,并用力源S高聚碘10ppm浸浴20分钟至2小时,预防细菌性白班病并
中华鲟气泡病的防治方法
1、中华鲟气泡病的病症与病因 发病原因是饲养水体中的微气泡过多,尤其是氮气和氧气过饱和(在10毫升/升以上),使鱼的肠道、鳃、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小气泡又汇集成大气泡,病鱼游动缓慢,无力,上浮水面,贴池边游动。严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