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还需要哪些要注意的】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扩大,前景看好。那么,泥鳅池塘养殖有哪些技术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吧![ 详情 ]
【关于养殖泥鳅,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全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它的分布。这种鱼体型较小,身体细长,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淤泥中,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为食。人们也经常会养殖泥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养殖泥鳅一亩的收益情况。[ 详情 ]
【稻田养泥鳅技术,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动物。它具有细长、圆筒状的身体,头部小、口小、眼小,嘴角上有须,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全身有小黑斑点,并且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详情 ]
江西泥鳅出口遭遇壁垒
近期以来,江西不少养殖活泥鳅出口韩国的企业负责人,心情都很焦虑——将于明年正式实施的《韩国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对输韩水产品提高了准入门槛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检测项目,达不到标准的将不准进口
泥鳅养殖过程中的经验分享
1、池塘环境池塘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池塘定期加水,一般池塘的面积在1-3亩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为50-60厘米,池底平坦无淤泥,做好防逃措施,每亩用50公斤的生石灰混合15公斤的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2、基肥给足在池塘中放养
泥鳅养殖高产技术
(1)要想泥鳅高产,选好苗种尤其重要。台湾泥鳅本身就是杂交品种,如果亲本不选育或者用市场上的商品鳅作为亲本繁育,种质则会严重退化,饲料转化率也会明显降低。所以我们要选择正规的苗种场;选择第一代纯种台湾鳅苗;购买前了解
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
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
泥鳅的浅池藕养技术
藕池建造藕池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池深60厘米,池壁斜度60度,将池底整平压实。在池底、池壁上铺平塑料薄膜,用2-3厘米厚的混凝土抹平。将水泥斜板立在池壁上,用水泥将缝抹好。整地施肥池建好后回填好土,高20厘米左右
泥鳅人工育苗取得初步成功
近日,由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和大石桥市沟沿镇金河农庄共同承担的北方泥鳅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北方泥鳅由于营养丰富,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不仅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而且在国际市场也有良好的销路
合作养泥鳅 人均赚5万
“现在养殖泥鳅,11月份就可以出售了。我们合作社平均亩产泥鳅1000公斤,总产值187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5万元,比外出务工强多了。”,鹿寨县寨沙镇古木村委会主任、板里屯泥鳅合作社带头人肖建清说。板里屯泥鳅专
泥鳅养殖要点
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
盘锦打造“中国泥鳅产业第一市”
继大米、河蟹之后,泥鳅将成为盘锦又一特色“名片”。今年,盘锦主推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模式,泥鳅养殖面积达到7.1万亩,将实现年产量0.9万吨、产值2.7亿元。把盘锦打造成“中国泥鳅产业第一市”将
泥鳅养殖技巧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放养密度 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按照100~150尾/平方米的密度,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放养密度为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