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陈刚,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这段时间,广安市广安区方坪乡长河村九组村民张正田心情特别舒畅。前年至今,他托养本地养殖大户陈刚的28头种羊收入近5万元。
张正田口中的陈刚,是长河村六组的返乡农民工,2010年返回家乡后养殖山羊创业。在当地政府和畜牧部门支持下,他建起一家养殖场,经过两年多发展,目前养殖场已颇具规模。在养殖过程中,陈刚创新传统养殖模式,将自己的山羊免费送给贫困户托养,去年家家收入超过两万元。
陈刚是怎么想到托养这一招的呢?
原来,2001—2004年,长河村10个组的大部分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种植了以柏木为主的生态林,除国家政策补助外,林地上几乎没有其他收益。对村里一些年迈体弱、无技术特长的人来说,他们既无法外出务工,又缺乏发展资金,就地致富非常困难。
“林下廉价草,不就是山羊口中的美食么?”对这一切,陈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心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村民
养羊发财,将林地中不值钱的草,变成林农眼中的“宝”。
陈刚将自己的种羊免费发放给愿意养羊的贫困户,并为他们提供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等技术,出栏后统一出售。除去成本后,他与贫困户按5∶5的比例分成,不仅扩大了自身规模,也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现在我的养殖场有种羊1000头,托养出去的种羊也有1000头,羊子养殖成本低,种羊每年要下两胞,我的养殖规模每年都在递增,贫困户的收入也在增加。2013年,养殖户平均收入就超过2万元,预计托养户今年平均收入将超过3万。”陈刚坦言,他回乡创业的目的不是让自己一个人赚钱,而是要让更多的人致富,所以他选择托养分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