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技术
1、育秧前准备:①备足秧盘。选用561孔的秧盘525~600张/hm2。②秧田准备。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排灌方便、粘壤土或壤土的稻田或旱地、菜园。秧田与大田比为1∶40。秧田要施足基肥,要耙细、整平、作厢。③配制营养土。目前主要采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育秧,没有壮秧剂的地方,也可以用复合肥或尿素配制营养土。
2.、种子处理:将谷种用清水预浸6h左右,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捞出后用清水清洗。
3、整地:抛秧本田应做到“平、浅、烂、净”的标准,即田面平整、高低不过寸;水要浅,以现泥为好;土壤要上紧下松,软硬适中,田面无杂物。如果是粘泥田应在犁耙后沉淀2~3d,放干明水,抢晴抛栽;如果是沙质田块,则随犁随抛。
4、播种:将种子均匀播在秧盘上,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播种器播种。播种后将秧盘紧挨在秧床上排列,注意要把秧盘底部压入秧床,以保证各部分与秧床充分接触。在播种的秧床上撒1层营养土,营养土以刚好覆盖种子为宜。
5、抛栽:左手提盘,右手抓起秧苗8~10蔸,轻轻抖散,泥团向上,用力向上抛2~3m让其自由落下。根据田块面积和密度确定用秧盘数,先粗抛2/3,余下1/3补稀。抛后每隔3m捡出一条人行道,宽30cm。再用竹竿疏密补稀,做到全田大致均匀。6、苗期管理:主要抓苗期施肥和病虫害的预防。秧苗1.5叶时以尿素300g/hm2对水30kg/hm2喷施;3.5叶时以尿素600g/hm2对水30kg/hm2喷施。苗期的主要病害为立枯病,待2叶1心时喷施故克松800~1 000倍液45kg/hm2。
7田间管理:浇水前期要遵循“浅水立苗、薄水促蘖、晒田控蘖”的原则。浅水立苗即抛秧2~3d不进水,以利于秧苗扎根;薄水促蘖即灌2~3cm的水层,以利于促进有效分蘖;晒田控蘖即苗数足够时晒田,以利于控制无效分蘖。水分管理的后期遵循“深水孕穗、浅水灌浆、断水黄熟”的原则,即保持5~10cm的水层以利于孕穗,保持5cm水层以利于灌浆,黄熟时断水以利于籽粒成熟饱满。
抛秧一般不采用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方法,因底肥过多,前期生长旺盛,群体过大,引起成穗率下降,后期脱肥又不利于形成大穗。一般施纯N 150~180kg/hm2、P2O5 75~90 kg/hm2、K2O 120~150kg/hm2。施肥方法是“前促、中控、后补”,即底肥60%~70%,分蘖肥20%~25%,穗肥10%~15%。
二、注意事项
1、防烧芽:主要注意育秧剂(包括化肥)不过量,营养土要拌匀施匀,糊泥沉实后播种;壮秧剂育秧的必须“分层施肥,上下各半,分层装盘,隔层播种”。
2.、防秧苗徒长:要方法是用壮秧剂育秧,或用烯效唑浸种,适时喷施多效唑。
3、防浮秧:主要措施是坚持花泥(遮泥)水抛秧,大风大雨和深水情况下不抛秧。
4防不匀:方法是坚持三步抛秧法,第一步抛70%,第二步捡工作行,第三步抛剩下的30%。
三、稻曲病发病原因:
病菌由落入土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于翌年的7~8月发育产生子囊壳,壳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随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嫩器官,导致谷粒发生病害。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大田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尤其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发展,病穗病粒也相应增多。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防治技术:水稻不同品种(组合)对稻曲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选用抗病良种并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术措施。一般,籼稻轻于粳稻,密穗型品种重于疏穗型品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子带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而且成本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