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须坚持市场化导向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改革方案,我国把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不再由中储粮总公司作为执行主体组织临时收储,而是由多元市场主体随行就市收购。这一政策顺应
黑龙江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标准正式出台
通知表示,为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卖粮难”,促进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依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实施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新产玉米奖补政策的
玉米种植收益减少 农民增收承压
今年是东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第一年。目前东北新玉米已开始上市,企业和贸易商的玉米市场收购价比去年大幅降低。《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黑龙江省青冈县、肇东市等地走访发现,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有限公司玉米收购均价0.6
黑龙江省玉米今年预计产量千亿斤
为准确掌握2016年度收获粮食质量状况,黑龙江省粮食局组织全省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粮食局深入村屯、农场采集样品,对主要粮食品种进行了收获质量调查。从调查结果看,粮食生长初期温度偏低、降水偏少,后期部分地区遭遇到高
玉米价格改革不能止步于取消临储
今年是取消玉米临储制度的第一年,也是玉米收购市场化改革最关键的时候。笔者认为,玉米市场化改革不是简单取消临时收储,而要在推进价补分离、退出政策市的基础上,激活各类社会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在东北,秋粮收购前期出
玉米种植的新出路在哪儿
现状普通玉米收益低,销售基本不赚钱老王是鲁山县马楼乡麦庄村村民。他今年种植的8亩蠡玉16虽然受到气候及病虫害的严重影响,仍凭借高抗病性获得了高产。当被问及今年玉米价格走低、丰收了能否有好的收益时,老王说,他
进一步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2014年率先对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开展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被认为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首次探索。玉米积累的问题较为突出,2016年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生产者补贴制度,被解读为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借
东北玉米补贴措施陆续出台
当前产区玉米外运量较往年增加。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获已进入收尾阶段,新产玉米正在大量上市。虽然前期市场价格不如往年,但由于生产者补贴即将发放,各种鼓励与扶持措施相继出台,玉米价格开始止跌回稳,玉米种植收益大幅下
收购主体增多,新玉米价格停止下行
“与往年相比,当前玉米收购价格还是比较低的,很多农民把玉米晒干后囤了起来。部分贸易商和饲料企业眼看玉米价格再度下跌的概率越来越小,为了低价多收点货,他们纷纷加大采购,这让玉米价格底部支撑不断增强。”
玉米“保险+期货”试点落地
带着这些问题,10月20日、21日,2016年玉米“保险+期货”创新试点调研座谈会分别在辽宁铁岭和吉林长春举行。证监会期货部、保监会财险部、大连商品交易所、试点地区农委和保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