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不同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
我国在冬至这天,地方区域不同其饮食也有所不同,冬至这天在各地饺子是必吃的,在山东地区,冬至会喝羊肉汤,在江南地区,冬至这天有齐聚在一起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在安徽合肥,冬至有吃冬至面的习俗。古时候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逐渐增强,代表着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的饮食习俗有哪些?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不同地区有吃水饺、羊肉汤、江南米饭、番薯汤果、台湾糯糕、台州擂圆等习俗。每年农历冬至这一天,不论贫富,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个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的历史起源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表示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的日子。因此,后来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经常出现在冬至。冬至又称“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少,二是说明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作为节日来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且相沿至今。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是张仲景让弟子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治疗冻伤,向穷人舍药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然后把羊肉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每个求药的人分成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后代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称为“饺子”或“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