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还需要哪些要注意的】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扩大,前景看好。那么,泥鳅池塘养殖有哪些技术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吧![ 详情 ]
【关于养殖泥鳅,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全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它的分布。这种鱼体型较小,身体细长,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淤泥中,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为食。人们也经常会养殖泥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养殖泥鳅一亩的收益情况。[ 详情 ]
【稻田养泥鳅技术,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动物。它具有细长、圆筒状的身体,头部小、口小、眼小,嘴角上有须,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全身有小黑斑点,并且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详情 ]
种藕养泥鳅村民借水“掘金”
走进新建县象山镇河林村,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就映入眼帘——阵阵微风的吹拂下,水塘中成片的莲藕长势喜人。“算上莲藕、鲫鱼和泥鳅,一年一亩地纯收入可达1.8万元。”莲藕池中长,泥鳅水中游,看着
养泥鳅卖了300万
帮扶群众,究竟怎么帮,帮什么?7月底,记者来到浏阳市三口镇,和镇党委书记陈刚一起走村入户。 华湘村的汤继荣,是村里公认的精明人。6年前,他承包了村里200多亩地种水稻。一年前刚到任的陈刚,在走访汤继荣这个种粮
养泥鳅的欧正炫
40出头的欧正炫,是黎平县高屯镇绞便村人。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进工厂、跑销售,做生意,一直“人在江湖”,锻炼出了不同于普通农民的胆识、合作意识和坚韧意志。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网上了解到,
4位大学生养泥鳅创业 从负债40万到年赚百万
象牙塔里“泥腿子” 寒冬里的定海区白泉镇小展社区的泥鳅养殖基地,王小军、贺龙兴、胡秀峰3人正在整修池塘,为来年生产旺季作准备。而贾兴鲁则在江苏连云港的合作养殖基地照看着。 &ldq
泥鳅胀气病的形成及预防方法介绍
经过越冬期,泥鳅体质较弱,整个越冬期都处于停食阶段,泥鳅的肠壁比较薄,加上较长时间没有蠕动,目前消化能力还很弱。所以即使养殖户没有大量投喂,也易出现胀气的现象。 水质因素 越冬期后,泥鳅塘内的水质较浓,水体中有机
泥鳅养殖过程中科学投喂的重要性
20XX年X月X日XXX市科技入户指导员XX、XXX到XX社区XX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走访,与养殖户进行了交流。 通过走访得知龙浦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近两年由于泥鳅行情的低迷,大多数养殖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只有
育苗户可从五个方面提高泥鳅苗成活率
泥鳅苗往往遇到易繁殖、难培育的尴尬局面,苗种培育成活率总是停滞在20%左右止步不前,目前情形很难形成大规模养殖推广格局,严重制约了泥鳅产业化发展。 笔者经过两年的试验总结,提高泥鳅苗种成活率有以下几点。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诊断方法
泥鳅发病以后,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因此,要及时诊治其病害。正确诊断泥鳅病是有效防病治病的关键技术,必须首先对有病的泥鳅进行正确的检查和诊断,才能对症下药,鳅病的诊断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 .现场调查
迅速掌握台湾泥鳅繁育技术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亲本培育 亲鱼是指性腺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通过强化培育可获得优良的泥鳅亲鱼,是泥鳅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整个亲鱼培育过程都应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面发展而进行,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及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
在分类学上,台湾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台湾泥鳅属,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台湾泥鳅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