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还需要哪些要注意的】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扩大,前景看好。那么,泥鳅池塘养殖有哪些技术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吧![ 详情 ]
【关于养殖泥鳅,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全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它的分布。这种鱼体型较小,身体细长,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淤泥中,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为食。人们也经常会养殖泥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养殖泥鳅一亩的收益情况。[ 详情 ]
【稻田养泥鳅技术,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动物。它具有细长、圆筒状的身体,头部小、口小、眼小,嘴角上有须,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全身有小黑斑点,并且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详情 ]
泥鳅的功效
泥鳅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产品之一,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那泥鳅的功效都有哪些呢?快来看看小编的介绍吧!泥鳅中含有一种特有的氨基酸,具有促进精子形成的作用,成年男子常食泥鳅有养肾生精、滋补强身之效,对调节性
养猪户转型变身“泥鳅达人”
兜里揣着一只放大镜,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每天早晨天刚刚亮,河山镇堰头村村民张福林便奔向家庭农场,查看那50亩水塘里的泥鳅苗长得怎样了。去年,张福林响应市里号召,主动把家里7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全部拆除,从一名“猪
促进泥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
1.出口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04年连云港泥鳅年出口量仅为3000多吨,2009年省级示范区和2012年总局示范区创建后,2012年,泥鳅出口量已达7327.46吨,货值4259.72万美元,在韩国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2014年出口量仍达到7000吨左右,货
泥鳅养殖也需“随行就市”
据了解,今年的泥鳅价格并没有以往那么红火,农户的养殖收益也有所下降。不过,“随行就市”已成为众多泥鳅养殖户的新理念。江苏省灌云县杨集镇大学生村官高效渔业(泥鳅)养殖实践基地就是其践行者之一。该泥鳅
泥鳅养殖户让“水面”也能变“现金”
近日,以从崇州市农发局领到的《成都市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证》作抵押,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4组骏景泥鳅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静,从邮储银行拿到了贷款15万元。成都市农委水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我市发放的首笔水面
泥鳅如何育苗(一)
泥鳅白天喜钻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来觅食,以昆虫、小甲壳动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类为天然食物,更喜欢腐殖质。其养殖技术措施如下:1、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
“泥鳅大王”创业成功反哺乡亲
笔者初次见到钟建贵,他正在基地忙碌,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通过一番了解后才知道他并不普通——他当过兵,开过店,在县城有房、有车,经营着200多亩生态泥鳅养殖基地,是远近闻名的“泥鳅大王&rd
泥鳅的几大品种
我们常见的泥鳅主要是以真泥鳅以及大鳞副泥鳅为主的水产养殖品种,下面来跟大家总结下关于泥鳅的养殖品种和注意问题。首先要讲一讲所谓的台湾泥鳅了,很多朋友目前会刻意的追求什么台湾泥鳅品种进行养殖,其实台湾泥鳅也
泥鳅的分类
真泥鳅: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
泥鳅稻田养殖介绍
1.稻鳅兼作型稻鳅兼作型即稻鳅同养型,就是边种稻边养泥鳅,稻鳅两不误,力争双丰收。水稻田翻耕、晒田后,在鱼溜底部铺上有机肥作基肥,主要用来培养生物饵料供泥鳅摄食,然后整田。泥鳅种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