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栀子花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属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栀子花的功效与作用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实可消炎祛热。栀子花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地。喜温湿,向阳,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是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是优良的芳香花卉。栀子花喜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曝晒。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植
【栀子花怎么种植,怎么养才能更旺盛】栀子花以其洁白的花朵和芳香的气味而受到喜爱,但不少花友很难养护好它。除了花苞早落之外,栀子花还可能出现黄叶和枯萎的情况。那么栀子花怎么养才能更旺盛?[ 详情 ]
【栀子花和茉莉花哪个好养】栀子花和茉莉花相比,栀子花更好养。栀子花养护时按照沙壤红土:腐叶质土=7:3的比例配制盆土。栀子花生长适宜温度为16-18℃。栀子花喜光,一般摆放在光线明亮处,接受散射光照即可。[ 详情 ]
【三种人不能养栀子花】孕妇以及对花粉过敏的人不宜养栀子花,因为栀子花花香浓郁,久闻容易引起头晕、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经常出差的人不宜养栀子花,因为养花需要经常打理。没有耐心、不愿意研究[ 详情 ]
栀子花丝核菌叶斑病防治
综合管理:(1)零星发生不防治,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园林上尽量避免连茬种植。(3)大量侵染发病时,用4%农抗120 500~800倍液,27%铜高尚500~800倍液,20%噻菌铜500~800倍液,1%武夷菌素100~200倍液,25%阿密西达悬浮剂
栀子花黑星病和黄化病的防治
1.黑星病(1)症状特征:黑星病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一,大的10~14毫米,小的4~8毫米,黄褐色至褐色,病斑上多有疏密不等的轮纹,边缘深褐色明显。后期病斑易破裂,破裂处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子实体。叶背病斑颜色较叶面浅。病菌以
栀子花叶斑病如何防治
【分布】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5mm-15mm;若发生叶缘处则呈不规
栀子花粉虱的防治
为害栀子花的主要是白粉虱,可以看到栀子花新梢上有大量白色有翅小飞虫。大量聚集于新梢,以幼、若虫固定在叶背上吸汁危害。严重时引起枯梢,且分泌蜜露,诱发烟煤病,白粉虱性喜阴湿环境,卵散产,成堆。成虫具有趋嫩性,总是随着
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防治
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症状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病原Mycosphaerella gardeniae(Cke.)Weis
栀子花害虫柿绵蚧和小灰蝶的防治
栀子花的害虫主要有柿绵蚧、小灰蝶、咖啡透翅蛾等。以柿绵蚧、小灰蝶为害较重。1.柿绵蚧(1)为害特征:为害多种花卉。主要以若虫、雌成虫为害枝、叶、果。被害后形成白色疮斑果,未红先脱落。影响观赏效果。(2)防治方法:早
栀子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主要病害:炭疽病,在慈溪4-10月均会发生,为害叶片;褐斑病,在慈溪3-11月均会发生,为害植株中、下部叶片;黄化病,为害中上部叶片。主要虫害:红蜡蚧,吸食汁液,为害6-9月;龟蜡蚧,嫩枝、叶柄、叶面取食,为害6-9月;蚜虫,主要发生4-6月,为害
栀子花病虫防治
一、发生状况:主要病害:炭疽病,在慈溪4-10月均会发生,为害叶片;褐斑病,在慈溪3-11月均会发生,为害植株中、下部叶片;黄化病,为害中上部叶片。主要虫害:红蜡蚧,吸食汁液,为害6-9月;龟蜡蚧,嫩枝、叶柄、叶面取食,为害6-9月;蚜虫,主要
栀子花的害虫的防治
栀子花的害虫主要有柿绵蚧、小灰蝶、咖啡透翅蛾等。以柿绵蚧、小灰蝶为害较重。1.柿绵蚧(1)为害特征:为害多种花卉。主要以若虫、雌成虫为害枝、叶、果。被害后形成白色疮斑果,未红先脱落。影响观赏效果。(2)防治方法:早
栀子花粉虱防治方法
栀子花的主要危害是白粉虱,可以看到栀子花新梢上有大量白色有翅小飞虫。大量聚集于新梢,以幼、若虫固定在叶背上吸汁危害。严重时引起枯梢,且分泌蜜露,诱发烟煤病,白粉虱性喜阴湿环境,卵散产,成堆。成虫具有趋嫩性,总是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