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茯苓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茯苓的采收与加工技术,应随熟随采】采收:当窖顶土龟裂时,用土将裂缝填好,等到一段时间不再裂缝后即可进行采收。加工:除去新鲜茯苓表面的砂土,铺放于稻草上,其中稻草与茯苓相间逐层铺放,上层铺盖稻草,四周用稻草封严,使[ 详情 ]
【茯苓是什么东西?茯苓有什么作用】茯苓俗称云苓、松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白色,产于云南、安徽等地。茯苓菌丝体是茯苓孢子萌发的,只存在于萌发的初期。茯苓子实体则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安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等多种疾病,用途十分广泛。[ 详情 ]
【土茯苓是什么植物?土茯苓的产地】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毫米,茎干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粗2~5厘米。叶互生,叶柄长5~15毫米,叶片薄革质,从狭窄的椭圆形披针形到狭窄的卵形披针形,长度为6~12厘米,宽度为1~4厘米。土茯苓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有10多朵花。土茯苓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呈扁圆柱状,多分歧,有结节状隆起。[ 详情 ]
茯苓长什么样子图片 野生茯苓有什么功效
茯苓整个外表有一层褐色外皮,呈圆形或者不规则椭圆形,长十厘米,有的更长,断面靠外均为淡红色,内部有白色部分,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咳嗽或背部酸痛者可以和陈皮同用,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茯苓和土茯苓一样吗 不是一种东西(区别)
茯苓属于真菌类,没有任何气味,形状为球形,土茯苓属于植物类,在根部有大量的须根,形状为鸡蛋大小,茯苓的功效为利水消肿、健脾渗湿、宁心安神,土茯苓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去除湿气。
茯苓种植时间和方法
茯苓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开始种植,准备好赖松木,以及疏松肥沃的砂土,选择合适的菌种后,在土壤上顺着坡度进行开窖,将段木摆放好,然后将菌种进行消毒,之后再将茯苓均匀的摆放在段木的两头或接口处,上面撒上灭白蚁的药剂,最好覆盖一层土壤即可。
茯苓是植物吗 属于菌类还是植物
茯苓不是植物,而是菌类,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一般寄生在松树根部,而且它的形态十分的特别,有球形、扁圆形、椭圆形等各种不规则的形态。平时可以将其混合其它食物一起吃,也可以捣碎冲泡茶饮用,可养心安神、健脾补气。
茯苓是什么植物类别
茯苓是一种菌生植物,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山西等地。茯苓一般寄生在松树根上,适应能力强,吃茯苓可以健脾开胃,养颜润肤,宁心安神,应用于脾虚,便溏,腹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的人使用。
茯苓种植条件 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
茯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广泛,从海拔50米到2800米均可生长,但是最好种植在海拔600-9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干燥、阳光充足、坡度10-35度、微酸性的砂壤土层中,它为好气性真菌,适合在通风性好的地方生长,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
茯苓长在什么地方
茯苓一般生长在海拔为600-1000米的山区,主要寄生在干燥、向阳山坡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黑松等树种的根部,还有一些生长在其他针叶树和广叶树的根部。茯苓主要分布在河北、湖北、台湾、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不过茯苓还是要数云南生产的茯苓质量最好,被称为云苓。
茯苓是什么味道的
茯苓吃起来没有什么异味,就是稍稍有一点中药的味道,但是还可以接受,不是特别难吃。正常茯苓闻起来味道很淡,无异味,如果闻着有刺鼻气味的就是不正常的,考虑是不是被硫黄熏过。适当的吃茯苓有着诸多的好处,具有利尿、镇静、抗肿瘤、降血糖和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