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豚
河豚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在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河豚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唯肝脏、生殖腺及血液含有毒素,经处理后,始可食用。腌制后俗称“乌狼鲞”。卵巢可提制河豚毒素结晶,供医药用。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附吃河豚中毒了怎么办】河豚卵巢是毒量最大、最强的部分。河豚有毒的部分为肝脏、生殖腺、肝脏、胃肠、血液等,其毒素毒量因季节而异,每年2~5月卵巢发育期毒性强,6~7月产卵后毒性减弱,肝脏也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附睾和肌肉无毒,鱼死后长时间,内脏毒素溶入体液后可以渗入肌肉。[ 详情 ]
【河豚鱼苗价格及养殖方法,附大小规格的鱼种养殖技术】河豚苗的价格约为0.8~2.5元左右,但由于鱼苗的规格、质量、产地和市场等价格差异很大。常见的种类包括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黑鳃兔鲀、凹鼻鲀、黑斑叉鼻鲀等。河豚鱼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还有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脚类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藻类。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周年水温变化小。[ 详情 ]
【河豚和海豚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河豚:河豚为动物界、真兽亚纲、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科哺乳动物总称。2、海豚:海豚为动物界、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哺乳动物总称。3、河豚:河豚的体形比海豚大,可以长到3米长,与海豚不同的是头部可以旋转90度。4、海豚:海豚体长约1.5~10米,体重50~7000公斤。[ 详情 ]
循环水里养河豚 大连技术获推广
日前,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组在大连市通过了由大连天正实业公司承担起草的《红鳍东方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程》评审。该技术规程将于近期向全省发布实施。 红鳍东方鲀,俗称河豚鱼,具有
河豚养殖常见病出血症防治技术
1、病原 弹状病毒。 2、症状 病鱼少食或不食,有时在池边或水底静卧,表皮呈斑点状出血,有的重病鱼表现为特异狂躁乱奔,类似河豚的白嘴病症状。解剖病鱼可观察到,肠内无食物,肠壁有时轻微充血,肝脏肿大呈粉红色或
河豚鱼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 多子小瓜虫。 2、症状 病鱼表现反应迟钝,体色发黑,体表有白色粘膜,游动异常,常常白肚皮,侧转或在池边池底摩擦,食欲不振。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豚
河豚养殖技术之白嘴病防治方法
1、病原:弹状病毒。 2、症状:患鱼反应过敏,狂游,时见互相撕咬,狂游过后转为缓游,直至死亡。病鱼口吻发白,溃烂,上下鄂齿裸露,重者严重溃烂,腹部膨大。解剖病鱼,可观察到肝脏几乎全部呈线状出血。 3、流行:本病
河豚养殖技术之肠炎病防治方法
1、病原 肠点状气单胞菌。 2、症状 病鱼离群缓慢独游,鱼体发黑,腹部向上浮于水面,不久死亡。患病鱼食欲减退,甚至不食,肛门出现微红,后期肛门红肿,并伴有炎症。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炎,部分肠管呈现紫红色。有的发
河豚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 水霉菌。 2、症状 被感染的河豚初期体色逐步变浅,常见尾鳍、臀鳍、背鳍有点状出血,后期不吃食,并沿池边狂游,创伤部位开始出现棉絮状物,严重时甚至遍布全身,死亡率高。 3、流行 本病易感染有创伤
河豚鱼养殖常见病肠炎病防治技术
1.病因 本病的病原体初步认为是产气单胞杆菌。饲养管理不善,水体不清新或饵料没有定质、定量、定时地饲喂或诱饵发生霉烂变质,养殖池塘鱼种、食台没有消毒等都容易产生本病。 2.症状 病鱼游动
河豚鱼养殖常见病气泡病防治技术
1.病因 气泡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是由于养殖池塘水中光照过强,水温太高,水质过肥,水中的绿藻繁殖过盛,水中含氧量处于过饱和状态,致使溶氧渗入皮下而形成气泡病。主要危害幼鱼。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在久雨初
河豚养殖常见病肤霉病防治技术
1.病因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或白毛病,主要是由于拉网、装运、转塘和亲鱼人工繁殖催熟催产等操作不细心或网箱养鱼使鱼体擦伤表面,或寄生虫破坏鱼的体表,由水霉或绵霉等真菌侵入伤口所致。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