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苗期生物学特性,由浅入深,从幼苗期到拔节期视苗情进行2-3次薅除,冬前要培土保蓄水分

管理方法不一样,以下是几个建议:
苗期及早中耕除草防旱保墒;
按苗期生物学特性,由浅入深,从幼苗期到拔节期视苗情进行2-3次薅除,冬前要培土保蓄水分,还要从四叶期至冬前这一段时期要酌情早施苗肥,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或追施氮磷复合肥料10-12千克/亩。拔节孕穗期中耕培土壮秆防倒伏;
在燕麦拔节后至封垄前,中耕一次,深度3-6cm,并辅之以适当培土,达到减轻地表水分蒸发,控制基部茎节徒长;寒冷地区幼穗分化期长达110-130天左右,在燕麦基部节间定长后,及时增施拔节孕穗肥。追肥应视苗情而定,壮苗可在基部第二节基本定长时追施一次,弱苗可分别在拔节期至孕穗各追肥一次,每亩用尿素5-8千克,磷肥5千克.对于坝区生长良好的燕麦,拔节孕穗的追肥要以控为主,促控结合,切忌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带来的后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