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集经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临床肺内免疫与喷鼻免疫后的猪鼻拭子样本,用SIgA-ELISA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以评估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喷鼻免疫途径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肺内免疫组与喷鼻免疫组在免疫后7天即可检测到SIgA抗体;在免疫后28天、56天,喷鼻免疫组样本SIgA抗体平均滴度逐渐下降,与肺内免疫组无显著差异(p>0.05);喷鼻免疫组样本阳性率在免疫后28天、56天为56%,显著低于肺内免疫组。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弱毒活疫苗(168株);喷鼻免疫;肺内免疫;SIgA
1979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甘肃省宁强县分离到一株猪肺炎支原体强毒株,后经人工培育致弱,命名为168株。刘茂军等先后对7000多头168株疫苗免疫猪的发病率和生产指标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可显著降低临床发病率,生产指标明显提升。由168株生产的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采用肺内免疫接种途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防控效果,免疫保护率达80%以上。虽然猪支原体肺炎168株活疫苗取得了良好的田间保护效果,但这种肺内接种途径因临床操作习惯极大地限制了该疫苗的使用。
本试验分别采集经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临床喷鼻免疫与肺内免疫后的猪只鼻拭子样本,检测并对比分析其黏膜抗体(SIgA)水平,以评估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168株)喷鼻免疫的临床效果。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疫苗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商品名:“诸欢畅”)。
1.1.2 主要试剂
猪肺炎支原体SIgA-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开发生产;防腐液;离心管;棉签等。
1.2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猪只来自国内4个猪场,每个猪场随机选取不同胎龄母猪所产仔猪,以窝为单位,每窝约10~14头,各场分别设肺内免疫组与喷鼻免疫组。其中,肺内免疫组试验猪共7窝(82头),喷鼻免疫组试验猪共7窝(74头),共计156头。所有试验猪只均在每个猪场的同栋舍内,相同条件下分栏饲养,做好相关记录,试验项目及分组见表1。
注:肺内免疫选用厂家配备的专用针头,喷鼻免疫使用喷鼻器;首次接种记录为0天,即仔猪5~7日龄。
免疫接种后,定期(0天,7天,28天,56天)采集各组猪只鼻拭子样本,用作SIgA抗体检测。采集与检测方案参照冯志新等建立的方案,委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进行检测。
1.2.2 统计分析
对鼻拭子样本SIgA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各组平均值和阳性率,用Excel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使用SPSS软件(ver.22.0)对组间数据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与分析
试验过程中,两组试验猪只接种后24h内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副反应。但在试验的中后期,少数猪只出现腹泻、发烧等异常临床表现,常规治疗后即恢复正常,推测由其它致病因素所致。
156头试验猪鼻拭子样本平均抗体滴度(S/P值)和样本阳性率统计结果见图1。
如图1所示,肺内免疫组、喷鼻免疫组在免疫后的7天、28天、56天鼻拭子样本中均检测到特异性SIgA抗体。其中,肺内免疫组SIgA抗体阳性率平稳上升,在免疫后的28天,56天分别为90%和83%。喷鼻免疫组SIgA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7天快速上升,免疫后的28天、56天逐渐下降,下降至56%。
讨论
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线之一。Bradley早期研究发现呼吸道支气管周边存在大量淋巴组织,称之为“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是呼吸道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诱导部位。杨倩等的试验表明,仔猪鼻腔是呼吸道黏膜免疫很好的诱导位点,仔猪鼻腔接种是一种理想的免疫途径。
本试验中,使用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对仔猪进行肺内接种与鼻腔接种,接种后7天均可检测到SIgA抗体;对各组SIgA抗体平均滴度统计发现,喷鼻免疫组与肺内免疫组在免疫后7天、28天、56天,均无显著差异(p=0.18;p=0.88;p=0.72);对各组SIgA抗体阳性率统计发现,免疫后7天,喷鼻免疫组高于肺内免疫组,但免疫后28天、56天,喷鼻免疫组阳性率明显低于肺内免疫组。结果显示,喷鼻免疫与肺内免疫一样可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但实践操作中,部分仔猪易因操作不当,导致喷鼻免疫后疫苗从鼻腔、口腔倒流,引起免疫失败,这可能是喷鼻免疫组与肺内免疫组在SIgA抗体阳性率上表现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
本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喷鼻免疫可有效诱导呼吸道黏膜免疫应答,但在临床实践中,与肺内免疫相比,喷鼻免疫受实践操作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免疫失败。因肺内接种将疫苗抗原直接送达靶位(肺脏),可大大降低操作因素引起的免疫失败。所以,肺内免疫仍是更为理想的免疫接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