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附红细胞体病属人畜共患急性
传染病。发病羊主要以黄疽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严重时因衰竭而死亡。给我国部分地区羊业发展造成一定损失。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
对于附红细胞体归哪个属有一个认识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认为是原虫,后来认为应归属立克次氏体属,也有人认为是嗜红细胞型的支原体。这种微生物呈多形态,有球形、杆形、环形、三角形及哑铃形,长度为1~2nm。用姬姆萨染色呈蓝色到粉红色;革兰氏染色阴性,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
绵羊多发附红细胞体病,而且会传给山羊,但不会传给其他动物。本病在羊群多呈隐性感染,在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蠕虫病、应激和虚弱的羊群中易发。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传播是主渠道,附红细胞体一旦侵人外周血液便会迅速增殖,破坏红细胞,引发贫血和黄疸。因本病还可通过昆虫叮咬而传播,所以炎热季节多发。病原对低温抵抗力强。羔羊死亡率较高。
二、临床症状
病羊在感染附红细胞体1~3周后发病,初期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和饮水不停,但形体消瘦、虚弱、贫血、病羔生长不良,可视黏膜苍白、黄染(因红细胞破坏崩解释放出胆绿素,经氧化胆绿素变为胆红素,胆红素为黄色,随血液流遍全身至黄染),有的下颌水肿,有的出现腹泻,典型的出现血红蛋白尿。最后衰竭而死。怀孕羊常出现流产。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
(2)血液检查镜检有许多附红细胞体存在。
四、防治措施
1)定期应用高效驱虫药物。
2)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免疫,药物治疗需采用综合措施。
3)大群用药常用中药拌料预防和治疗;对发病羊在应用中药的同时,可选择土霉素、多西环素、磺胺类、三氮眯、咪唑苯脉等其中两种配合肌内注射,连用3~4次;可应用牲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