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一批食品抽检结果,3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其中,糕点是重灾区,主要原因包括菌落总数超标,以及违规添加甜蜜素、防腐剂等。
此次抽检的食品包括调味品、肉制品、方便食品、水果制品、食糖、糕点、蜂产品、食用农产品等8类,共219批次,其中189批次合格,30批次不合格。
30批次不合格食品中,有14批次是糕点类。除了这类产品常见的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此次抽检还发现部分糕点违规添加禁用物质。标称为长沙市雨花区大观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豆饼等4批次食品、玉林市玉州区优味园食品厂生产的板栗饼、核桃饼等2批次食品,均被检出含有富马酸二甲酯。据了解,这是种具有抗菌和杀虫作用的防腐剂,由于对人体有腐蚀性和致过敏性。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中,将富马酸二甲酯列为非食用物质,不得在糕点中使用。糕点中检出富马酸二甲酯,原因可能是企业为了使产品不易霉变,延长保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违规添加。
在南宁市北湖农贸市场抽检的2批次乌鸡被检出恩诺沙星(一种
兽药)超标。该药已广泛应用于禽畜和鱼类疾病防治,养殖环节未严格控制休药期或超量使用可能导致残留超标。
此外,标称为桂林智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土蜂蜜,被检出氯霉素。氯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国家明确规定禁止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该药物。蜂蜜中检出氯霉素,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治疾病而违规使用。
据了解,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对相关生产经营企业依法查处,并责令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及时采取下架措施、召回不合格食品,同时督促企业查找问题原因并整改,防控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