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藏高原原始品种的藏系母羊繁育,教科书的标准定论为“一年一胎”。然而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上试验的10群藏系母羊,在近两年间却齐刷刷地产出了三胎,创新了藏系母羊繁殖的实践和理论,使传统养畜方式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2年,我省在环湖地区进行的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研究取得成功,实现了羊羔两个月断奶、六个月出栏。在此项技术的支撑下,当年7月,海北州筹措286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在全州四县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选择了10户基础条件较好的牧户,以200只生产母羊为一群,组成10个群,实施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藏系母羊科学养殖试验推广项目(即藏系母羊“两年三胎”)。
在两年的分段实施中,第一胎2000只母羊共产羔1959只,成活1925只,成活率为98.2%、繁活率为96.2%,于2013年9月15日全部出栏。第二胎共产羔1955只,成活1935只,成活率为98.97%、繁活率为96.8%。目前,2000只母羊已顺利进入第三胎产羔阶段,预计一个月时间内将生产完毕。
海北州委常委、州农村牧区领导小组组长更藏介绍,藏系羊“两年三胎”养殖效益巨大,从第一胎羔羊的繁活和出栏情况分析,全州10户示范户共出售第一胎羔羊1924只,纯收入共16.62万元,户均净增收为1.66万元。效益最好的祁连县默勒镇扎沙村牧户旦扎西繁活羔羊200只,繁活率100%,每只卖出了1000元的价格,纯收入达到3.37万元,一年收回两年的投入成本。如果第二、三胎羔羊的繁活率达到95%,他的200只母羊年均可增收8.5万元。
4月14日,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对该项目进行评估,在深入牧户考察后认为:项目设计科学合理、组织方式有效;实现了藏系母羊繁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高寒草地现代畜牧业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为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青海省牧区实际的
养羊业高效发展的模式;为草地畜牧业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