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800年养殖历史的东山
湖羊濒临灭绝危险,为保护优质资源、做大湖羊产业,吴中区东山镇渡桥村建设湖羊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基地。近日,基地基础建设工程完工,预计基地将“入住”2000头湖羊,并开展保种选育、扩繁以及深加工产品开发、农业旅游等一系列项目。
东山湖羊是稀有白色羔皮羊品种,其产的羔皮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上享有“软宝石”的美称。它所产的羊肉是人们喜爱的滋补佳品。东山湖羊性成熟早、耐湿热、耐粗饲、宜圈养、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稳定,尤其是其携带的多胎基因,使其繁殖性能远高于其他单胎绵羊品种。
为有效保存东山湖羊基因,防止基因混杂、种质退化,1983年10月,在东山镇建立了省内第一个湖羊资源保护区,2008年7月,这里又定为“国家级湖羊保护区”。由于养殖经营分散、人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近20年来,东山湖羊数量一再减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养殖集中地渡桥村共有养殖户300多家,存栏近5000头,年出栏量1万头左右,羊毛产量20吨左右,远低于历史上数万头的存栏量。
“基地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保种,逐步从农户保种过渡到基地保种;二是宣传,通过提炼文化、农业旅游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湖羊;三是探索对羔羊皮、羊肉的深加工,提升农业附加值。”渡桥村党总支书记宋炜说。
据悉,基地将从动物防疫站和养殖户处收购纯种健康的种羊。养殖环节上,基地将采用科学养殖模式,设置自动喂食、自动喷淋等设施,并对温度、湿度、臭氧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这里还建有羊粪收集利用系统,通过堆肥处理后,产生的羊粪将全部用到枇杷、杨梅等果树。同时基地还通过收集、净化雨水,为羊舍的喷滴灌提供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