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鲟鱼的疾病防治方法
鲟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其肉、卵含蛋白质极高,皮可制胶,同时也是高档的皮革原料,吻、胃、肠、鱼筋均是上等佳肴,可以说除了鳃外,它的全身都是宝。随着其野生资源的减少,人工增殖及人工养殖相继出现了。据报导,我国
鲻鱼弧菌病的防治
鲻鱼弧菌病的病因鳗弧菌,杀鲑弧菌。鲻鱼弧菌病的主要症状病鱼消瘦,发黑,竖身游泳:皮肤有缺损,严重时糜烂。鲻鱼弧菌病的流行季节各季节。鲻鱼弧菌病的防治方法保持良好水质,补充饲料营养。治疗时可用土霉素等每天用
中华鲟常见病害防治
中华鲟细菌性肠炎 1、病症与病因此病为细菌引起的。病症为腹部、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 2、防治方法用含痢特灵0.2%的药饵投喂,连续投喂5-6天即可治愈。 中华鲟肿嘴病 1、病症与病因此病在史氏鲟的幼体阶段
中华鲟鳃霉病的防治
一、中华鲟鳃霉病的病原血鳃霉。二、中华鲟鳃霉病的症状病中华鲟体弱,不摄食,鳃黏液及上皮增生,常附有脏物,严重时鳃丝苍白溃烂,导致病中华鲟呼吸困难,轻压鳃部,流出带脏物的血色黏液,鳃小瓣外观常红白相间。本病常伴有胸
中华鲟肿嘴病的防治
1、中华鲟肿嘴病病因此病在中华鲟的幼体阶段发生得较多。是由细菌引起的,主要是因为投喂变质的饵料所致。病征为嘴肿、四周充血、排泄孔红肿、不能活动,有时伴有水霉病发生。 2、中华鲟肿嘴病的防治方法及时捞出病
中华鲟养殖中的病害防治
1 .肠炎病中华鲟肠炎病多发生于全长30 . 5 ~ 35 . 0 毫米的仔鲟,也见于幼鲟和成鲟。病鱼多静伏水底,呼吸急促,不吃食。外观可见十二指肠和瓣肠充血红肿,胃多充气胀大,肛门突出、腐烂。感染率70 %~90 % ,危害性大,目前无有效治
中华鲟常见病害及防治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术措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放流约5万尾15cm以上的中华鲟幼鱼,这些幼鲟是人工养殖获得,同时为实现中华
中华鲟气泡病的危害与防治
一、中华鲟气泡病症状 1.游动: 仔鱼旋转游动,侧卧间歇片刻后又重复旋转游动,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能大量消耗,旋转游动频率降低,渐渐浮游于水面,如果症状加剧,会出现仔鱼腹部向上,漂浮于水面的现象。在此阶段,仔鱼往往下潜
中华鲟养殖之卵霉病防治技术
1、中华鲟的病症与病因 卵的表面长有黄白色的毛状絮状物,严重时鱼卵在水中像一个个圆球。发病原因是卵上寄生有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毛绵霉等。这种病多发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阶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