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紫斑病防治
大豆紫斑病症状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不规则褐色斑点,云纹状,幼茎变细,幼株提前死亡。叶片染病,初生圆形紫红色小斑点,扩大后变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暗褐色,主要沿中脉或侧脉的两侧发生,条件适宜时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形大斑
黄豆的合理轮作换茬
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蓟马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当前推广的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以
黄豆大造桥虫防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0mm,翅展38—45mm,体色变异很大,有黄白、淡黄、淡褐、浅灰褐色,一般为浅灰褐色,翅上的横线和斑纹均为暗褐色,中室端具1斑纹,前翅亚基线和外横线锯齿状,其间为灰黄色,有的个体可见中横线及亚
黄豆的霜霉病
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籽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粘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田
黄豆的灰斑病
灰斑病: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
黄豆缺素症病因
病因:(1)缺氧前作施人有机肥少或土壤含氮量低或降雨多,氮被雨水淋失:阴离子交换少的土壤(如砂土或砂壤土)易缺氮:(2)缺磷当田间施用有机肥不足或地温低影响磷的吸收时会出现缺磷症状。(3)缺钾如果土壤含钾量很低,对钾的反应
黄豆缺素症防治
(1)缺氮大豆需氮量比相同产量的禾谷类多4—5倍。先是真叶发黄,严重时从下向上黄化,直至顶部新叶。在复叶上沿叶脉有平行的连续或不连续铁色斑块,褪绿从叶尖向基部扩展,乃至全叶呈浅黄色,叶脉也失绿。叶小而薄,易脱落,茎
黄豆病虫防治措施
大豆霜霉病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汰除病粒,实行2-3年轮作。(2)药剂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
黄豆点蜂缘蝽防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一17mm明体形狭长,黄褐至黑褐色;头在复眼前部呈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图8—118);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前胸背板及前、中、后胸侧板具颗粒状黑色小突;前胸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