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桡虫病的防治
(1)蛤蜊桡虫病病原体桡足类,属桡足亚纲、剑水蚤目。(2)蛤蜊桡虫病主要症状大量的桡足类寄生于文蛤的外套腔中,钩于寄主的外套组织、鳃、唇办、肉足及内脏囊器官上,使其遭受机械损伤,为病菌的感染提供了通道。同时吸
蛤蜊养殖的疾病防治
蛤蜊育苗正值夏季,水温较高,敌害生物的防除和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育苗用水须以黑暗沉淀,沙滤,紫外杀菌等方法处理,或用(5-10)×10-6浓度的漂白粉处理。培育过程中用EDTA来螯合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以0。5mg/L的土霉素
蛤蜊死亡的主要原因
①、密度过高、繁殖后个体瘦弱是导致文蛤死亡的原因之一。据检测,繁殖盛期前蛤蜊的软体部丰满,肥满度达15-25%,而繁殖盛期过后立即消瘦,肥满度降为4-12%,这种蛤蜊当环境因子突然改变时很容易死亡。②、高温、暴雨、低气
文蛤弧菌病防治参考处方
病名:文蛤弧菌病病原:溶藻胶弧菌症状:病蛤不能在退潮后潜入沙中,壳顶外露沙面上。闭壳肌松弛无力,贝壳不能紧密闭合。反应迟钝,壳缘周围有许多粘液。软体部消瘦,肉色由正常的乳白色变为淡红色,消化道无食物或仅少量食物
养殖贝类的灾害、敌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贝类养殖中的疾病常被人们所忽视,国内外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防治贝类疾病的方法,但在贝类养殖中,人们对贝类的灾害及敌害的防治目前已初步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养殖贝类的灾害主要是理化环境的变迁,特别是温度、盐度和
虾池套养文蛤出现漂蛤原因及对策
虾池套养文蛤出现漂蛤现象,随着虾池综合利用面积的增加。由于文蛤长时间的下潜无力,导致文蛤的消瘦,最后死亡,给养殖者造成极大的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调查分析,初步摸索出虾池养殖文蛤漂蛤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
滩涂养殖贝类发病、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由于滩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苗种投放密度的增加,滩涂养殖贝类出现了发病时间早、发病面积大等新特点,从而使养殖者经济损失惨重。为了引导养殖户走科学养殖之路,使养殖户对滩滁养殖贝类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有效防
海洋贝类病害和健康养殖
我国是世界水产量最大的国家,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约80% 的海水养殖产量是海产经济贝类,其中滩涂贝类产量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9%。滩涂贝类养殖成本低,投资少,产量高,设施和操作简单,已成为沿海的渔业经济的
文蛤红肉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红肉病 (1)病原体:目前在在患红肉病文蛤中发现3种病毒样颗粒,主要存在于鳃、外套膜和消化盲囊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质中,呈球形或椭球形,大小为50nm—180nm。此外,在患该病文蛤的消化盲囊上皮中还发现了类立克
文蛤弗尼斯弧菌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弗尼斯弧菌病 (1)病原体:弗尼斯弧菌。该菌在TCBS平板上中等大小,黄色,圆形隆起,革兰氏阴性杆菌,pH <4或pH>10时不生长,最适pH7—8,最适温度35℃—37℃,在盐度为30‰-40‰时繁殖最快。 (2)主要症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