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近些年在一些高热病和重大疫情出现时,病猪毛孔常有出血现象,常见于耳朵、眼周、背部、出现针尖到粟粒状出血点,尤其以颈部猪鬃处最为明显。
原因分析:
猪毛孔出血并非所用传染病的固有症状。只有当动物体内红细胞被破坏,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毛孔及内脏出血现象。当我们发现猪毛孔出血 时往往都是经过几天治疗后情况,纵观现在有好些资料和杂志也把毛孔出血列为某些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人云亦云。并且只要一出现毛孔出血现象就认为病情很重或不治之症 ,其实不然。首先从传染病来看,猪瘟是皮下针尖状出血点或出血斑指压不褪色,猪丹毒是菱形或不规则形紫红色斑块高出皮肤指压退色。猪肺疫,败血型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都是呈现弥漫性出血斑。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症状。除猪附红细胞体因为红细胞被附紅体破坏有毛孔出血现象外,其他传染病很少有此现象。再者当猪出现高热时用退热药加抗生素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这一现象都是用药不当惹的祸。
退热药包括中药解表药,解热镇痛药(吡唑酮类及其衍生物)。尤其是吡唑酮类,虽然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较强,疗效较好,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猪的汗腺不发达,不能像人类一样通过排汗降温,当猪一出现发热,在没有确定具体病症的情况下,胡乱用退热药且反复用药。殊不知发热是机体在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机体出现的一种免疫系统的保护性反应。这时我们应该通过临床症状,疫苗免疫情况、疾病流行季节、发病特点、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通过剖检……等诊断方法和措施,确定病症对症下药。而不应该在没有确诊是什么病的情况下一味使用退热药进行治疗。
目前兽药厂生产的兽药多为复方制剂,差不多都含有退热药(有针对性的部分药除外),部分药注明含有“诺瓦尔精”或“匹拉米洞”,其实就是 安乃近、氨基比林,竟有部分乡村兽医和养殖人员不知其为何物,当成退热的灵丹妙药。何况有些兽药只注明含有“特效退热成分”。在治疗中为追求疗效,往往随便加大用药量,或在联合用药时A药含有解热镇痛药,B药也含有解热镇痛药。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解热药的用量。造成猪毛孔出血。
本人在治疗风湿症时,单纯使用解热镇痛药连续使用几天后也出现猪毛孔出血症状。并且进行过多次验证,如果加入VC或vk3 则出血 症状明显减轻,或没有出血症状。
解决措施:
1 购药时向厂方问清楚复合制剂的有效成分及含量。
2 搞清楚自己用药的计量。
3 防止超剂量用药和重复用药。
4 如果必须使用解热药最好同时使用vc和vk3,即可增强猪的免疫力又可防止毛孔出血现象。
5 选用成分单一的药,自己根据具体症状病情配伍用药较好。
以上只是自己的观点,错误之处望大家指出并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