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免疫目前我国采用以免疫控制为主的策略,免疫是口蹄疫防控综合措施之一,如果发生了口蹄疫,应急免疫接种疫苗能否控制疫病流行呢?试验表明,相对于牛和羊,猪的应急免疫接种效果最差,单纯依靠疫苗接种并不能消灭猪口蹄疫,但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数量。
秋季是口蹄疫的多发季节,近来许多猪场都面临着巨大的疫情压力.调查显示,在日常生产中,口蹄疫的免疫程序都存在免疫日龄过早和免疫次数不够的问题。
免疫日龄过早
一些母猪打过很多遍口蹄疫疫苗或者发病后康复,其所产仔猪往往具有很高的母源抗体;过去我们仔猪的免疫程序一般在4~5周龄首免,现在疫苗的质量水平有所提升,母源抗体在积累,免疫日龄过早,疫苗抗原和母源抗体中和,有效的免疫抗体不能产生,反而容易导致口蹄疫的发生。
据报道,口蹄疫康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可达90~100d,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仔猪细胞中和抗体> 1∶8 时免疫受到严重的干扰现象。因此具有坚强免疫力的母猪所产仔猪在60日龄以前是不能免疫口蹄疫的。
免疫次数不够
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首次免疫对于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所谓的“预刺激”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口蹄疫特异的记忆细胞。在首次免疫4周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此时由于第一次的预刺激会提高第二次的免疫反应。根据所使用疫苗的质量,有时还需要进行第三次注射免疫。
仔猪对口蹄疫免疫应答程度较低,相对于牛和羊免疫效果差,猪免疫1次不能得到较高的抗体滴度,且保护率低,猪至少要免疫2次,在感染压力大的季节甚至要免疫3次。
猪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持续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所以在春防秋防时仅免疫1次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口蹄疫基因型较多,需要较高的抗体水平才提供有效的保护力。过去液相阻断ELISA 抗体要求≥1∶128 属于99% 以上保护范围,现在改为1∶64,猪免疫1次很难大于1∶64。在疫苗抗原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免疫次数,实践证明,多次免疫要好于1 次加量免疫。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一般来讲,后备猪,在170日龄以前按照育肥猪免疫程序,配种前间隔1个月免疫2次;经产母猪,1年普免3~4 次,规模化场一般4次,或配种前和产前1个月各1次;
出生的仔猪根据抗体监测确定首免日龄,出栏前免疫2~3次;公猪,1年3次,猪群分为2个批次分别免疫。根据对现有O 型双价O/GX/09-7株+O/XJ/10-11株(新猪毒-2+MYa-98谱系)浓缩疫苗免疫抗体的监测,母猪配种前和产前各免疫一次,母猪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仔猪母源抗体保护可达80~100d ;所产仔猪在10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80日龄、100日龄、130日龄各免疫1次效果最好,5月至9月,90日龄、110日龄各免疫1次即可。
实践证明,生猪免疫3次要好于2次,2次好于1次,免疫1次基本无效,免疫3次才能产生较高抗体并维持长时间的抗体水平。
猪场在威胁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紧急免疫,以10d 的间隔连续进行3次免疫,即1个月免疫3次,用量小猪1+1+2mL, 大猪2+2+2mL,这种强制性的免疫,可以产生较好的抵抗力。做过口蹄疫基础免疫的猪场紧急免疫效果较好。也可参照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程序,0、3、7d 连续3 次免疫,用量1+1+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