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指的是二十四时节和气候,这是中国古人在经年累月的生活当中通过观察这世界的细微温差变化而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来编写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历法是由汉朝时期确立而成,延续至今还有很多农夫依靠节气历法出行、稼穑(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等,并且依照节气而制定一年的农作时间。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这都是属于劳动人民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除了庄稼的种植会参照节气来制定外,其实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可以借鉴参考与积累猪群在节气当中易感的疾病分析。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
《黄帝内经》有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春、雨水时节,这个期间雨水繁多,饲料容易在雨水季会发霉变质,储存不当的就容易出现霉菌毒素的滋生,这在猪场生产过程中,就会起到一个引发疾病的诱因。所以对饲料要做到上不滴水,下不受潮的管理,饲料要放在木板上面,遇到屋顶漏水时,还要及时的补漏。动物也同样要注意,冬寒犹在,春分邪始,这个时候病菌活跃,瘟疫易发,温病也就是常说的烈性传染性疾病,例如:口蹄疫,流感等。这个期间容易出现的疾病除了风邪容易入侵以外,还有与冬季期间的保健管理有关。
立春、雨水以后,就进入惊蛰、春分时节。天气开始回暖,昼夜温差大,而这个时候在保温与通风的情况下就极易导致管理不协调,没有及时通风,猪舍内的保温设备没有及时撤掉,等等情况就容易见到仔猪的副猪、副伤寒等疾病发生。副猪病的产生就是在此阶段,一冷一热造成的,但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伪狂犬抗体下降与副猪感染有着间接的关系。而伪狂犬抗体的建立第一要通过母源抗体的保护,这在中兽医理论上称之为肾藏精,禀受于父母。种猪的伪狂犬抗体保护至关重要,而且临床上也可以感觉得到在冬季期间,伪狂犬的抗体数值较为低下。从易感疾病来分析也就印证了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清明、谷雨以后,猪就会进入长速加快的阶段,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万物开始生长,而猪也是,体内的阳气开始焕发。那如果在冬季期间阳气多用于抗寒,致使春季阳气不足,就容易引起免疫抑制类疾病,比如前面提到的副猪,常见的圆环病,都属于免疫抑制类疾病,诱因有在于天气影响的霉菌毒素超标,也有母源抗体的下降,饲料营养的合理配比下,同时还有季节交替期间的温差变化等等因素,在这类因素的影响下,疏忽管理自然会出现以上疾病。
夏季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季的立夏到小满期间,各地的气候都会存在湿热的现象,并且广东地区还会有比较特别的“回南天”,既地板极易潮湿。而湿热容易导致的疾病在保育仔猪阶段会发现有皮肤病,产房内则较易出现湿热类腹泻,更有血痢出现。高热高湿在中兽医角度分析可认为暑多挟湿,湿邪困浊于体表导致汗出不畅,湿性黏滞,例如产房典型的葡萄球菌感染,俗称“猪油皮病”。在治疗上可选用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也可外用废机油、风油精也具有辛凉解表的作用。
芒种、夏至,气温开始炎热,暑性升散,易汗出过多,而耗伤津液,但猪的汗腺功能不发达,反而会出现汗闭不出,体循环系统不畅,这就容易见到高热、口渴、食欲废绝、粪便干硬等病例出现,比较典型的附红细胞病。仔细观察附红细胞体病的皮肤表面都较为干燥,还要口鼻干燥等,这就是津液不足的体现。在治疗此类疾病的时候也可选用方剂银翘散配合抗生素治疗。
小暑、大暑为夏季暑热最盛节气,暑热病可导致心神耗散、气津两伤、三焦热盛等病变症状。在这个节气可采取成年猪舍喷雾降温,风机抽风换热,产房屋顶喷水等等基础降温措施。在饲喂时也可补充青饲料或者西瓜皮来达到补充津液的目的,西瓜又被称为天然的白虎汤,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同时也可选用一些清热类方剂用于猪群保健。
秋季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白露
立秋、处暑节气,猪群在暑热节气期间第一个会存在暑耗津液,第二个会由于过量用水降温,还会出现湿邪入体的情况。湿为长夏的主气,并且长夏多会影响脾阳虚损,这个期间段,猪群的采食量是普遍降低的,脾阳不足,而感受湿邪的话,那么会出现脾失运健,水湿内停。临床可见湿热过盛,通风不畅的保育舍出现的共济失调,脸睑浮肿的典型水肿病。
白露、秋分处于比较干燥的节气,燥分为外燥与内燥,夏季过后一般处于温燥,而天气慢慢转凉的过程中又被称为凉燥。燥可因为周围环境的水分缺乏而使得猪群处于一个外燥的环境,外燥通过口鼻而入,肺水液不足,则容易出现干咳。这也就是为什么秋季期间会出现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温燥是由于秋风还带有夏季火热之气,而凉燥则是由于深秋寒气渐渐入体。燥易伤肺,这个时节可以健脾润肺为保健思路。
寒露、霜降,昼夜温差大,这个时节就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了,晚上舍内最好不要受到凉风的侵袭。晚上还要检查猪群的睡眠情况,如果睡在湿地。那么仔猪会湿冷袭肚,脾阳受损,则成泄泻。成年猪会阻竭气机,气机不畅导致肚腹胀满,胀气不消。胀气病在临床上深秋季节也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治疗可使用理气和中的方剂藿香正气水灌服,而泄泻病可使用温阳利水的方剂五苓散,它既可以使用于治疗暑湿造成的水肿病,也可用于寒湿出现的下痢病。
冬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
立冬、小雪以后就是寒冷的冬季了,前面说到保温不及时到位的,就容易见到的泄泻病其实就是流行性腹泻,在前面的节气一般多为散发,而到了这个节气的时候,已经开始传染开来。这都是没有做好保温措施的结果,同时也与猪群各自的健康水平,管理水平有关。
大雪、冬至的节气主要注重寒气的入侵,猪的长速开始放缓,毛色开始粗长以用来抵御寒冷。寒邪一般为冬的主气,寒邪伤表,则会引起肢蹄疼痛,所以冬季较为常见肢蹄病的出现。而寒性收引,湿邪入体也会收引在内,待立春回暖之际,湿邪则会破阳而出。这就是最初的“口蹄疫”病理过程。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现如今的口蹄疫只要湿邪过盛,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爆发的时间段都会在阳气回升的天气。冬季除了预防寒气的入侵,还要懂得避免湿邪过盛的环境。
小寒、大寒为阴气最盛,阴盛则阳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阳气最盛的时候,一般要使用寒凉的方剂进行调理,而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般要选用温补的方剂投与猪群达到阴阳协调的效果。冬季有的猪群出现过泄泻疾病的,那么会导致脾阳不振,中气不足出现脱肛,阴道脱出,产无力等情况出现。都可用使用补中益气散或者扶正解毒散方剂来保健。寒性主收引,而由于现代化的机械化养殖模式造成种猪群本就阳气虚弱,收引不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冬季会容易出现腹泻、脱垂、产无力、奶水不足等情况的病因所在了。在选用补气方剂的同时,也可选用收敛方剂来配合使用。但最终要懂得改善这种养殖模式才能尽量减少冬季出现的此类疾病。
二十四节气对于养殖生产的影响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探索,而如果我们能更多的抓住其中的规律所在,那么在提倡健康生态养殖的道路上我们将走得越来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