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俗称猪的“艾滋病”,1995年,该病传入中国,1996年,我国科学家分离到第一株野毒,命名为CH1a株。该病病原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变异比较快,“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如2000年左右,猪场流行的“流产风暴”主要原因是蓝耳病传入中国发生了变异;又如2006年,“高热病”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由田克恭等专家证实该病主要由蓝耳病毒变异株-高致病性蓝耳病引起。
目前,防控蓝耳病的疫苗毒株分为高致病蓝耳病毒株和经典毒株。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主要包括江西株、湖南株和天津株。经典毒株主要有R98、VR2332、CH-1R。
近几年,关于是否免疫蓝耳病疫苗,免疫哪种疫苗毒株争论的比较多,有的技术总监不建议免疫,认为使用能激活猪肺泡巨噬细胞的药物即可,有的专家认为目前从大的养殖环境来说应该纳入猪群的基础免疫计划中,足够的抗体才能抵御环境中野毒的侵袭。下面是广东一万头母猪场改动原来的免疫计划带来损失的案例分析与大家一起探讨。
该猪场有1万头母猪,5个分场,分别分布在广东某地。2014年上半年生产成绩不错,每窝都有13、14头小猪,哺乳期、育肥期数据的各项指标都很好。该老板在7月份参加了某药厂的会议,并针对自己场的情况与该公司的技术总监进行了交流,该技术总监认为目前猪场比较稳定,建议他停掉蓝耳病疫苗的防疫,定期做一下药物的保健即可。
8月份开始该场停掉针对母猪、小猪的蓝耳疫苗的注射,刚开始猪场相对比较稳定,但慢慢地发现“产房下不来,保育不好养”,断奶后转到保育的猪极其难养,转群后,被毛粗乱、采食量下降、均匀度下降、关节肿胀、消瘦、伴随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上升;随后的其他阶段(包括重胎期、育肥期、产房等)开始发病。针对此情况,该猪场委托当地的诊断机构对其进行检测,最终确认该情况由蓝耳病引起,结果如下:
猪场一
血清样品(191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原ELISA检测
1、试剂盒:华中农业大学研制。
2、判断标准:试验成立的条件是:阳性对照孔的OD630nm值≥0.5;阴性对照孔的OD630nm值≤0.15。样品OD630nm值>0.20时判为阳性;样品OD630nm≤0.2时判为阴性。
3、结果:
检测 后备母猪样本22份,阳性0份,群体带毒率0。
检测 配种母猪样本39份,阳性0份,群体带毒率0。
检测 轻胎母猪样本23份,阳性10份,群体带毒率43.4%。
检测 重胎母猪样本56份,阳性16份,群体带毒率28.5%。
检测 哺乳母猪样本30份,阳性9份,群体带毒率30%。
检测 公猪样本21份,阳性6份,群体带毒率28.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ELISA检测
1、试剂盒:HerdCheck*PRRS X3抗体检测试剂盒。
2、判断标准:PRRSV抗体的有无(阳性/阴性)通过计算每个样品的S/P值判定。 如果S/P值低于0.40,样品应判为PRRSV抗体阴性;如果S/P值大于或等于0.40,样品应判为PRRSV抗体阳性。
3、结果:
检测 后备母猪样本22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2.351,最小值:0.622,离散度40.4%。
检测 配种母猪样本39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2.791,最小值:0.618,离散度56.1%。
检测 轻胎母猪样本23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1.782,最小值:0.405,离散度43.2%。
检测 重胎母猪样本56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2.166,最小值:0.152,离散度46.8%。
检测 哺乳母猪样本30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0.538,最小值:0.114,离散度60.3%。
检测 公猪样本21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1.414,最小值:0.244,离散度27.5%。
4、分析
1)公猪野毒带毒率偏高,母猪感染很可能是通过精液传播给母猪;
2)蓝耳病的抗体水平离散度偏大,一般离散度超过20%,该猪场就会处于发病的边缘,很快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3)蓝耳病抗体水平偏低,容易导致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导致野毒的加速传播及变异。
猪场二
血清样品(90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原ELISA检测
1、试剂盒:同上。
2、判断标准:同上。
3、结果:
检测 公猪样本10份,阳性1份,群体带毒率10%。
检测 轻胎母猪样本15份,阳性1份,群体带毒率6.6%。
检测 重胎母猪样本15份,阳性4份,群体带毒率26.6%。
检测 哺乳母猪样本20份,阳性4份,群体带毒率20%。
检测 哺乳仔猪样本10份,阳性0份,群体带毒率0。
检测 保育猪样本10份,阳性0份,群体带毒率0。
检测 肥猪样本10份,阳性4份,群体带毒率4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ELISA检测
1、试剂盒:同上。
2、判断标准:同上。
3、结果:
检测 公猪样本10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2.046,最小值:0.428,离散度51%。
检测 轻胎母猪样本15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1.735,最小值:0.306,离散度39%。
检测 重胎母猪样本15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1.182,最小值:0.372,离散度24%。
检测 哺乳母猪样本20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1.691,最小值:0.477,离散度29%。
检测 哺乳仔猪样本10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0.496,最小值:0.205,离散度9.4%。
检测 保育猪样本10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3.582,最小值:2.111,离散度49%。
检测 肥猪样本10份:
抗体水平S/P最大值2.688,最小值:1.887,离散度33%。
4、分析
1)公猪、母猪都有野毒存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肥猪感染严重,这与临床表现出来的数据基本相符,是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3)同时通过数据发现,该猪群的猪瘟、细小、乙脑等疾病的抗体水平偏低,很大原因是猪群感染蓝耳病野毒后,导致的免疫抑制引起的继发感染。
小结
由于该猪场蓝耳病野毒感染率偏高,尤其是公猪和母猪,原则上检测出野毒的猪只应该淘汰,但是考虑到这会给该猪场带来生产力的急剧下降。因此,采取了中药等解除免疫抑制,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疫苗株加倍剂量注射进行压制,形成疫苗株的优势毒株。一周后,该猪场的疫情得到了控制,健康指数、免疫抑制指数等指标逐渐恢复。
擅改免疫程序,损失严重。该猪场出栏肥猪供港,猪价相对来说比较高,假如延续2014年上半年的养殖水平,该猪场面临史上最差行情还会处于盈利状态。下半年,该猪场老板妄听所谓技术专家的意见,损失惨重,约损失几百万。因此,猪场不应随便更换免疫疫苗及程序,规模化猪场应定期对猪场进行“体检”。循序渐进,对猪场影响比较大的疫病进行免疫程序的调整时应遵循“微调”,试验场做试验,进行结果论证,否则后果很严重。
蓝耳疫苗不应轻易更换毒株。一方面由于蓝耳病毒是目前变异速度最快的病毒之一,文献记载,一个场免疫多种毒株的疫苗后会增加病毒的重组、变异;另一方面,蓝耳病毒疫苗毒株不同,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不一致,该病毒本身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抗体均匀度较差,更容易使猪场发病。因此,猪场使用的是高致病蓝耳病毒株如JXA1株则继续使用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如果使用的是经典毒株如R98株,最好沿用经典毒株,如有变化之前,应对猪场流行的毒株进行测序,了解野毒与疫苗株的同源性。
这次猪场老板经过慎重考虑,咨询多位专家,建议免疫程序为母猪3头份/头,小猪14日龄免疫1头份/头,21天后再免疫1头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