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出现仔猪严重腹泻、育肥猪在耳根部和阴囊部皮肤呈紫黑色、呼吸困难,重者很快死亡现象。于是送检发病仔猪2头到实验室确诊。为了弄清病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细菌分离鉴定和PCR/RT-PCR检测等方法,确诊送检仔猪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该规模场猪场总存栏数有3 000余头,发病猪有80头左右,病死率达60%,从2017年初开始不断出现母猪流产、产死胎等现象;所产仔猪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和腹泻等现象。发病后猪场对仔猪曾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不见好转,重者很快死亡。
2临床症状
通过畜主主诉了解到,发病仔猪的生长状况开始较好,随后不断消瘦、生长迟缓、食欲减退;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食欲废绝、腹泻、喘气、体表发绀、呈犬坐式呼吸。少部分仔猪出现发热、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突然死亡。发病猪在后期在阴囊部、大腿内部及腹部有明显紫黑色斑块,生殖部严重积水,随后很快死亡。
3.剖检病理变化
图1 淋巴结肿大
图2 肾脏针尖状出血点
无菌剖检后发现病死猪下颌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水肿(图1),脾脏边缘出现少量梗塞性坏死病变,肝脏部分有瘀斑,肾脏有大小不一针尖状出血点(图2),肺脏有煮熟肉样坏死病变(图3),心脏包膜有积液,变软(图4),胃肠充气,小肠黏膜严重充血。
图3 肺脏煮熟肉样病变
图4 心脏变软、心包积液
4实验室检测
4.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接种病死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及血块病料用血清琼脂培养基(胎牛血清)进行培养,37℃有氧/厌氧24~48h,经过培养之后发现培养基中有直径约2mm的圆形、光滑、隆起、湿润、半透明淡灰色的菌落形成。并挑取单个细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及显微镜观察,油镜下可观察到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杆菌(图5)。
图5 10x100倍油镜下革兰氏阴性杆菌
4.2 生化鉴定
结果表明:经生化实验鉴定分析该菌对硫化氢、葡萄糖、酸盐、尿素、半固体、赖氨酸、鸟氨酸、棉子糖等发酵管反应呈阳性,对葡磷胨水、山梨醇2种发酵管反应呈阴性。吲哚实验阳性,VP实验阴性,枸橼酸盐利用实验呈阴性,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性。
4.3 可疑病原的PCR/RT-PCR检测结果
将送检病死猪进行无菌解剖分离各个器官,将病死猪的心、肝、脾、肺、肾及淋巴结进行取样研磨,反复冻融3次,再用匀浆器进行匀浆收集其匀浆液;同时对肠黏膜及肠内容物生理盐水稀释后12 000r/min高速离心10min取其上清液,用TaKaRa MinBEST Viral DNA\RNA Extraction Kit Ver.5.0试剂盒分别提取总DNA/RNA,分别用猪圆环病毒2型、猪蓝耳病病毒、细小病毒、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RT-PCR扩增。
反应结束后,取5μL PCR反应结束后产物于1%的1×TAE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检测(90V,35min),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并拍照记录。结果只检测出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阳性条带和猪蓝耳病病毒特异性阳性条带(图6),未检出猪伪狂犬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等特异性阳性条带。
图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检测结果
5.确诊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病毒的PCR/RT-PCR检测结果。确诊该规模化养殖场送检仔猪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6.防治
首先对发病猪进行隔离饲养;建议该规模化猪场紧急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并合理投喂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同时将可疑猪和发病猪全部隔离饲养,病死猪及污染物则彻底焚烧或深埋,对污染的圈舍和四周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患病猪群则隔离治疗并带猪消毒,对新购进猪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隔离期间定期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
针对猪大肠杆菌感染。建议发病规模化猪场做好防疫工作,母猪分娩时专人守护,所产仔猪放在有干净垫草萝筐内,待产仔完毕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圈舍用生石灰消毒,注意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干燥,尽可能安排母猪在春季或秋天天气温暖干燥时产仔,以减少发病。
产前母猪48h内用庆大霉素10~16mL肌肉注射,1次/d, 或氧氟沙星0.3~0.4mg/kg 肌肉注射,2次/d,连续给药2d进行预防。添加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微生态制剂,如含无致病性嗜氧芽胞杆菌的康大宝,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抑制有害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另外,注意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干燥,尽可能安排在春、秋天气温暖干燥的季节产仔,可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