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所有蜈蚣品种有哪些
蜈蚣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世界各地先后共发现蜈蚣3000多种,其中在我国常见的有5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有6属14种。蜈蚣在动物分类学中属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近年来,随着各地药用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蜈蚣中的少棘蜈蚣、多棘蜈蚣、模棘
蜈蚣、哈氏蜈蚣和马氏蜈蚣等也先后被开发利用,现在的药用蜈蚣成品基本上由这几类加工配制而成,而其他种属的利用则相对较少。
一、蜈蚣属
1.少棘蜈蚣
少棘蜈蚣别名金头蜈蚣,也叫中国红头蜈蚣,体长110-130毫米,头部扁平近圆形,前段略窄而突出,长度为躯干第一背板的1.5-2.5倍,头板最前端有1对灵敏的触角,单眼4对着生在触角基部两侧。
头板和第一有足体节的背板呈红色,它与墨绿色或黑褐色的其他背板显然不同。步足多为黄色,最末步足多呈赤褐色。头板无纵沟线。触角分17节,基部的6节无细密的绒毛。体部背板两侧的棱缘,从第5节至第9节背板开始,至最末背板。基侧板突起的末端,常有2
个小棘,也很少有1个或3个小棘的。
少棘蜈蚣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常见,如我国的湖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川、河南、陕西、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少棘蜈蚣白天潜伏在石块下或乱石间,黑夜四处捕食昆虫(如蟋蟀、蚱蜢、金龟子和各种蛾类),也能用毒
颚杀死小型的脊椎动物(如麻雀、蜥蜴、蛇等)。
2.多棘蜈蚣
多棘蜈蚣体长达155毫米,头板和第一有足体节的背板颜色,比少棘蜈蚣颜色深些,呈玫瑰红色,与棕褐色的其他背板显然不同,步足为棕红色,触角为18节,基部6节无细密的绒毛。颚齿为6+6,背板纵沟线,多从第2背板开始到第20背板,最末端背板无沟线,胸板纵沟线从第2胸板开始至第20胸板,但不是很明显。身体两侧的棱缘从第10至第14背板开始,直至最末背板,基侧板突起末端常有3个小棘,很少有2个小棘的。多棘蜈蚣分布在广西地区的个体数量很多,在海南省、湖北省宜昌、浙江省丽水也有发现。
3.模棘蜈蚣
模棘蜈蚣又称之为中国红巨龙蜈、红龙和天龙,体长达160毫米,大多呈单一的褐色或黄褐色,有时头板和第一有足节的背板,比橄榄褐色的其他背板光亮些。头板无纵沟线,触角由18节组成,基部的6节无细密的绒毛。颚齿为5+5或6+6,第1背板无沟线,背板沟线由第2至第6背板开始,直至第20背板,最末背板无沟线。第1至第20步足有跗刺,基侧板突起末端有2个小棘,腺孔区扩展到背缘。模棘蜈蚣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如我国台湾、云南南部、广东等地。
4.哈氏蜈蚣
哈氏蜈蚣的体长为150毫米,最长可达200毫米,全体呈褐色或头板和第一有足体节的背板为红色,而其他背板为褐色,步足呈浅褐色,触角分18节,基部6节无细密的绒毛,颚齿为6+6,背板纵沟线多从第4节背板开始,直至第20背板,最末体节的基侧板突起末端有2个小棘,也有一侧突起末端有1个或3个小棘的个体。第1至第19步足各有
一跗刺,第20步足也有一跗刺,最末步足前股节的腹面外侧无棘,而内侧仅有1个棘,前股节的背面内侧有1个棘,也有少数个体一侧为1个棘,而另一侧为2个棘。隅棘末端为2个小棘。哈氏蜈蚣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都有分布,而海南省的个体数量较多。印度
与东南亚诸国都有记载。
5.马氏蜈蚣
马氏蜈蚣的体长可达90毫米,幼体呈蓝绿色,仅头的前半部呈红褐色,成体的头板和第1步足体节的背板呈棕红色,第2步足体节的背板呈深绿色,而其他背板呈灰褐色,背板的后缘有一绿色条纹,步足为黄褐色。头板有一条细长的纵谷线,触角分17节,基部5节,无
细密的绒毛。颚齿各有5个或6个小齿。身体内侧的棱缘从第5至第10背板开始,至第21背板,最末体节的基侧板突起,末端通常只有1个小棘。第1至第19步足各有一跗刺,最末步足前股节的腹面有6个棘,呈3行,每行各有2个棘,背面内侧各有1个棘。隅棘末端有2个小棘
。马氏蜈蚣主要产于西藏。
二、其他属种
1.盲蜈蚣属
有红背盲蜈蚣,多柄息在石块、房屋附近砖堆和杂草丛中。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2.耳孔蜈蚣属
有平耳孔蜈蚣、方板耳孔蜈蚣、长突平耳蜈蚣,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西沙群岛等。多柄息在山地乱石、杂草丛中。
3.地蜈蚣属
有地蜈蚣,我国各地有分布,多柄息在土中、木头下、石头下,喜在水边群居,或柄息在海边石头缝中和甘蔗根旁;孔腹地蜈蚣,多柄息在土中、朽木、石块下和杂草堆下,分布在东北、江苏等地。
4.石蜈蚣属
有石蜈蚣,多栖息在石块、腐朽木块下、洞穴或落叶草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满洲里石蜈蚣,多在石块、朽木下、落叶草堆中柄息,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5.同腰蜈蚣属
有同腰蜈蚣等,柄息在山地乱石、灌木丛、杂草堆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