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部分乡镇数村奶山羊暴发流行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疫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奶山羊魏氏梭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首先在王家2村发现,以后波及周边4乡镇数村6 000余只山羊。主要感染2~4岁成年奶山羊,牛、猪等动物未见发病。每个自然村该病流行期约为30天,病程1~15天不等。流行严重时,个别村组挨家挨户奶山羊传染发病。尤以膘情健壮、泌乳性能好、品系优良的关中奶山羊、“西农莎能奶山羊”易感且发病急、死亡快。发病率70%~100%,病死率达85%以上。幼羊、弱瘦型羊感染病程缓长。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发病突然,体温41~43℃,精神沉郁,垂头呆立,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困难,心跳90~120次/min,乳房热肿,青紫色,泌乳停止,继而后躯麻痹,瘫卧不起,前躯震颤,颈神经麻痹,头侧弯于胸前,突然惨叫而死亡。病程24~72 h;亚急性病例,体温41~41.5℃,食欲减退乃至废绝,眼睑、下颌甚或颜面肿大,喘气,咳嗽,磨牙、流涎,鼻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有的分泌物呈铁锈色,肺泡音粗厉。排出脓性或血便,有时混杂多量肠黏膜。后期便秘,腹痛拱背,举尾伸腰,尿短赤黄,乳房热肿,泌乳停止;行动迟缓,呻吟,昏睡,瘫卧脊柱背观呈S型弯曲。临死前呼吸加快,全身搐搦、惊厥、头背后仰、死亡。病程多为3~10天。
3 病理剖检
先后剖检7只急慢性病羊尸体,主要为:皮下脂肪广泛出血,血色黑褐,下颌淋巴结肿大呈樱桃红色,肺门、肝门、肠系膜淋巴结高度水肿,多数肠系膜淋巴结形成索状肿,部分淋巴结化脓,心、肝、肾、脾均有多少不等出血斑点。喉头有多量出血点,气管、肾盂严重出血。肺充血肿大,呈大叶性肺炎。真胃黏膜肿胀,有的有出血点。小肠紫红,肠腔内充满多量血样液体,胸、腹腔有中等量渗出液,心包膜被覆多量白色纤维素物质。胆囊肿大3~5倍,胆汁浓稠、充盈、外渗。脑脊髓出血、软化。
4 实验室检验
(1)取病羊肺、肝、肾、淋巴结触片,经瑞氏、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2种革兰氏阳性细菌。一种菌(多量)呈球状、有明显的荚膜,多呈双球菌排列、间有4~6个的短链;另有极少量呈梭状、两端钝圆,呈单个散在分布。
(2)无菌采取病羊肺、肝、脾、肾、淋巴结、喉气管病料接种普通营养琼脂、鲜血琼脂、麦康凯琼脂平皿,置37℃培养24~48h。麦康凯琼脂上生长出一种中等大小露滴样、光滑、灰色的针尖样大小的菌落;鲜血琼脂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中生长出薄而透明、边缘呈细线状散开,形似“勋章”且易蔓延生长的薄纱状淡灰色菌落,菌落周围呈双重溶血。另一种为淡灰色、半透明、光滑、湿润、闪光、微隆、边缘整齐泛红绿色荧光、中等大小且极为黏稠的菌落,周围呈明显的β溶血。分别挑取两种不同菌落进行纯化培养,获得一致的菌落生长形态。革兰氏染色均为阳性菌。
(3)生化反应:薄纱状菌落液能使牛乳培养试管爆烈发酵,分解葡萄糖、果糖、乳糖、棉实糖、蕈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不分解杨苷、菊淀粉,靛基质、M.R.及VP试验均为阴性。黏稠状菌落液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山梨醇、产酸不产气,不发酵菊糖、蕈糖、鼠李糖、杨苷,马尿酸钠水解和纤维素溶解试验阴性,产生H2S,不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M.R.和V-P反应阴性。
(4)将无菌采集的病料剪碎研磨后,按1∶10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滤过后家兔腹腔接种2ml,接种兔在24~72 h内死亡,并从病变的内脏分离出与病羊所分离的2种病菌相同,根据以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及动物试验,诊断为奶山羊D型魏氏梭菌和羊兽疫链球菌混合感染。
5 药敏试验
药敏纸片24种(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产),同时按常规法自制市售兽药药敏纸片,共试验78种药品,采用纸片法检测恒温培养12~24h,两种细菌对兽药汰毒、痢星、痢敌、止痢高手(主要成分为乙酰甲喹药物等)高敏,抑菌圈直径≥30 mm;对喘痢绝(又名悉复欢)、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盐酸克林霉素中敏;抑菌圈直径在15~20mm;对青霉素、氨苄 青霉素、红霉素、复合磺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60多种药物不敏感。
6 防治方法
隔离病羊、深埋病羊尸体,铲除污染的土壤、饲草(料),加强羊舍及环境消毒。严禁羊只调进或输出,划定并封锁疫区。并对邻村及周边乡村户假定健康羊群实施紧急的羊用三联苗和羊链球菌苗免疫。对病羊立即选用高敏药物治疗。
成年羊治疗处方如下:痢星(或痢敌)10ml,汰毒5ml×2,肌肉注射;喘痢绝5ml×2,肌肉注射,均为1日2次;止痢高手50 g混水,自由饮用或分3次1日内服。以上药物连用3天。
幼羊(体重20kg以下)上述药量减半,连用3天。同时可应用大黄苏打片、健胃散、郁金散等药对症治疗处理。
上述处方对早、中期发病的奶山羊治愈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