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有关工作部署,着力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组建动物防疫合作社224个、动物防疫公司24个,覆盖全省9个市(州)、35个县(市、区)、354个乡(镇),参与人员2748人,年收入达到1.5—5万元/人;服务区域畜禽强制免疫应免密度达到100%,牲畜标识佩戴率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政策引导,强化顶层设计
贵州省先后印发《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区域布局、保障措施等内容,在全省部署推行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各市(州)、县(市、区)结合实际,由政府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等。从2014年起,贵州省每年投入兽医社会化服务专项资金,择优支持推行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县(市、区);去年以来,贵州省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支持县级实施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突出试点先行,强化示范带动
2014年起,先后在习水、玉屏、息烽等10个县(市、区)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出兽医社会化服务两种主要模式。一是在畜禽散养为主的区域,探索推行动物防疫合作社模式。由现有村级防疫员公开竞聘领头人组建县级动物防疫合作总社,乡镇成立分社,村级防疫员按照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入合作社,由政府向合作社购买防疫服务,为养殖户提供防疫服务,同时支持从事
兽药、诊疗等经营。二是在中小规模场为主的区域,探索推行动物防疫公司模式。组建动物防疫专业公司,向政府承接动物防疫工作任务,提供动物疫病免疫、疫情排查、动物诊疗、冻精输配、养殖保险现场勘查等服务。
突出数字赋能,强化服务质效
近年来,省、市引导支持息烽县牧林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自主研发建成“防控管家”数字化平台,通过手机APP实现防疫基础数据采集、产地检疫申报、养殖保险投保、防疫物资管理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该平台系统在省内外35个县(市、区)推广应用,涉及70余万个养殖场户,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0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入选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单。2023年,在前期支持自建系统探索创新的基础上,贵州省全面部署推广“牧运通”系统,目前已启用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无害化处理、动物检疫等模块。5月20日,黔鄂两省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调运动物检疫证明无纸化。
突出培训指导,强化能力提升
建立省、市、县、乡逐级培训机制,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业务技术培训和防控“揭榜挂帅”等途径对合作社带头人、公司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开展法律法规、经营管理、技术规程、人员防护等培训,每年平均集中培训2次以上。各防疫合作社、公司定期对社员(职员)开展疫苗注射、样品采集、清洗消毒、疫情处置、人员防护等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贵州省建立定点联系指导机制,成立由9名处级干部为组长的指导组,分片联系9个市(州),定期督促调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指导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
突出政策扶持,强化主体培育
各地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服务主体,帮助拓宽增收渠道,保障有效运转。例如,松桃县政府协调银行支持防疫合作社融资参与生猪养殖场建设,安排财政资金为解聘的村级防疫员按每人每年800元代缴养老保险至60岁;福泉市免费为合作社提供办公、经营用房,支持成立实体店从事饲料兽药销售、兽医诊疗、冻精输配等;习水县安排专业人员全程指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制度,培训财会人员;盘州市掌中牧业科技服务公司被六盘水市科协评为“六盘水市科普教育基地”,极大提升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贵州省将继续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持续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主体多元、供给充足、服务专业、机制灵活的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新格局,夯实重点人兽共患病防治基础,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