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并发症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想要防治就要彻底进行清塘消毒,遵循“四消”、四定”原则。肝胆综合症是草鱼养殖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要注意放养的密度,经常注入新水改善水质,还要保持饲料新鲜。病毒性出血病从外观察,会发现病鱼的口腔、腹部等呈充血状态,可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或强氯精等药物进行防治。
一、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1、病因症状:该病的病原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该病的鱼、发病症状兼具赤皮、腮、肠炎三种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胀,两侧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变成紫红色,轻轻按压腹部,流出黄色粘液和血脓。剖腹可以看出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以腹部两侧为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这种病一年中均有可能发生,尤其在5~9月份最甚。
2、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实施“四消”、“四定”,不要直接施用未发酵的动物粪便,不要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鱼种放养前用3%的盐水浸泡消毒。
3、治疗方法: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喷洒在整个池塘里;每40公斤饲料用大蒜素100g,混合饲料连续喂7天;每40公斤饲料用恩诺沙星100g,混合饲料连续喂3-5天,第1天使用量加倍。
二、肝胆综合症
1、病因症状:草鱼肝胆综合症是草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有少数鱼眼球和眼眶发红,腮边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胆囊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急剧增加,这种病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喂食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喂食含喹乙醇饲料,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起肝病。
2、防治方法: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不要喂腐烂变质的饲料,不要直接施用未发酵的动物粪便,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清除饲料残渣,建立鱼饲料的检查制度,保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氧化。
3、治疗方法: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喷洒在整个池塘上;用肝胆宁100g+蒜素100g混合饲料40公斤,连续喂食5-7天。
三、病毒性出血病
1、病因症状:疾病初期,从外观上看,病鱼的口腔、腹部、腮、眼眶、鳍和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还有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胀大、红肿。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损,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2、流行病学:3-4月份,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等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膨胀。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有时口腔骨肉也同时充血发炎。该病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 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特别以28℃时发病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这是流行地区最广、季节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病。
3、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4、治疗方法: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内服10%恩诺沙星100g+三黄散200g拌饲40公斤,连续喂养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