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33℃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一、小暑的天气特征
1、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在33℃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日最高气温超过35℃。在西北高原北部,这时还可以看到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的景象。
2、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相继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雨量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然很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前线雷雨。小暑季节的雷雨常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3、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经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在华南东部,小暑后经常受到副热带的高压控制,多晴天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种干旱西湿气候特征。
二、小暑的民间传说
1、“六月六“据说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几乎是小暑的前夕,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日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每个家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储存在橱柜里的衣服晾在外面接受阳光照射,去除湿气,防霉防蛀。
2、民间说”6月6“百索子撂上屋。”传说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见面。但是,他们之间隔着银河,又没有渡船。该怎么办呢?因此,在6月6日的这一天,世界上的孩子们经常把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一座美丽的桥,让牛郎和织女相遇。
3、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的父亲监禁在远处的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只有六月六日,龙王恩准回家探母。“小白龙”探母心切,一路昼夜兼行,所以带来了雷电、暴风雨。
4、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意思是伏日祭祀,远远在先秦有了记录。根据古书,伏日祭祀“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让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生长,人类不担心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三、小暑的民间习俗
1、6月初6日是“天贶节”。史书记载,这一节日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的原因,因此被称为天贶节。
2、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3、头伏吃饺子是传统的习惯,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常常比常日瘦,俗谓苦夏,饺子在传统的习惯中正是开胃的食物,山东省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治疗苦夏,入伏的早上吃鸡蛋,不吃其他食物。
4、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神医不用开处方的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爱莫过于当地的民谣:6月6日接女儿,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的习俗至少从三国时代开始。魏氏春秋:伏日吃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也应辟恶。
5、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炒面是用锅炒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和糖混合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以消除烦恼和止泄。
6、此外,山东临沂地区还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据说伏日煮麦仁汤给牛,牛喝了身体强壮,能干活,不流汗的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流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7、小暑季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时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聚集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可以捕获黑鲷。
8、小暑吃芒果意味着这个季节是芒果成熟的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