蜣螂是什么?蜣螂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推着动物粪便跑的屎壳郎。大多数人对蜣螂都不了解,只是见过,毕竟是推着粪便跑而不是推着金子跑,很少人会去关注它,甚至还有觉得恶心。下面小编来给大家科普下关于蜣螂的一些生活习性吧!
蜣螂生活习性
全体黑色,稍带光泽。雄虫体长3.3~3.5里米,雌虫略小。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状,表面有鱼鳞状皱纹,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并略呈方形的角突;其后方之两侧有复眼,复眼间有一光亮无皱纹的狭带。
前胸背板密布匀称的小圆突,中部有横形隆脊,隆脊中段微向前曲成钝角状,两侧端各有齿状角突1枚,在齿突前下方有一浅凹,其底部光滑无小圆突,浅凹外侧有一较深的凹,底部小圆突十分模糊或缺如;小盾片不可见;前翅为鞘翅,相当隆起,满布致密皱形刻纹,各方有7条易辨的纵线;后翅膜质,黄色或黄棕色。
口部、胸部下方,有很多褐红色或褐黄色纤毛,中后足跗节两侧有成列的褐红色毛刺。雌虫外形与雄虫很相似,惟头部中央不呈角状突而为后面平、前面扁圆形的隆起,顶端呈一横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近似直线,两侧端不呈齿状突角,且只有外侧的深凹,明显可见。
栖息在牛粪堆、人屎堆中,或在粪堆下掘土穴居。吸食动物之尸体及粪尿等。有夜间扑灯趋光的习性。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
蜣螂的形态特征
全体黑色,稍带光泽。雄虫体长3.3~3.5里米,雌虫略小。
1、头部前方呈扇面状,表面有鱼鳞状皱纹,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并略呈方形的角突;其后方之两侧有复眼,复眼间有一光亮无皱纹的狭带。
2、体部前胸背板密布匀称的小圆突,中部有横形隆脊,隆脊中段微向前曲成钝角状,两侧端各有齿状角突1枚,在齿突前下方有一浅凹,其底部光滑无小圆突,浅凹外侧有一较深的凹,底部小圆突十分模糊或缺如;小盾片不可见。
3、翅前翅为鞘翅,相当隆起,满布致密皱形刻纹,各方有7条易辨的纵线;后翅膜质,黄色或黄棕色。
4、纤毛口部、胸部下方,有很多褐红色或褐黄色纤毛,中后足跗节两侧有成列的褐红色毛刺。雌虫外形与雄虫很相似,惟头部中央不呈角状突而为后面平、前面扁圆形的隆起,顶端呈一横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近似直线,两侧端不呈齿状突角,且只有外侧的深凹,明显可见。
蜣螂的饲养管理
1、选择种虫。饲养的种虫,以5~6 月份最佳,因这部分成虫都为越冬成虫,一旦放养,一个月就能产卵。7 月份气温太高,种虫在运输中易死亡。同时在这时期,又有大雨或暴雨,饲料易被冲走,也会造成种虫死亡(有防雨棚的除外)。放养种虫时,选择个体大、强壮、翅足完整无损的个体,按雌雄1:1左右投放,以提高成活率和繁殖率。
2、勤喂饲料。投入种虫后,及时投料。起初每天投料,以后视取食情况,随时补充。一每2~3天1次。在食料选择上,虽然人粪优于猪粪,猪粪优于牛粪,但根据来源与习惯,以猪粪作饲料最为方便,投放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粪便、生霉或晒干的都不宜饲喂。
3、注意敌害。在饲养中发现,蚯蚓、蝼蛄是主要敌害。常将土室钻破或钻通,导致泥球毁坏而使幼虫或蛹体死亡。为避免其为害,要注意降低土壤湿度与选择高燥含肥量低的沙壤土。
屎壳郎为什么推粪球?
屎壳郎大多数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屎壳郎推粪球也是为了繁殖后代,别看粪便臭不可闻,对于屎壳郎的宝宝来说可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食物,宝宝还没有出世,屎壳郎妈妈就为它们准备了最丰盛的食物。
小编说了这么多,相信很多人看过后对蜣螂也就是屎壳郎有了新的更深的认知。还有大家不知道的,蜣螂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对一些病状有特别好的治疗效果。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养殖蜣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