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山区团结街道的昆明易兴恒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种羊繁育场,每隔一段时间,科研人员都会对羊进行一次体检,收集体重、体尺等数据,为选育提高和科学饲养提供参考依据。和传统放牧式养殖不同,这里的山羊住着规格统一的羊舍,吃全株玉米青贮、蚕豆糠、鲜草、精饲料等套餐。
这些山羊是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历时20多年研发的云上
黑山羊新品种。经过培育创新,该品种的羊性格温顺、产肉多、发病率低、繁殖效率高,解决了我国肉用山羊良种缺乏、饲养粗放、养殖低效等关键问题。今年,“云上黑山羊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构建现代育种体系
我国是
养羊大国,从多年的生产消费情况来看,南方以绵羊为主,北方以山羊为主。作为我国重要的肉羊生产基地,云南虽然有丰富的羊遗传资源,但在肉用山羊培育方面却是空白。1994年,在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团队开始云南肉山羊品种选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研究。
该项目团队成员、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邵庆勇介绍,团队最初计划在原有黑山羊品种的基础上选育提高,但实际操作后发现进展缓慢,效果不好。1997年,该团队用努比山羊黑色个体为父本、云岭黑山羊为母本,以体重、生长速度和产羔率为选育重点,培育毛色全黑、肉用性能突出、体型外貌一致、遗传稳定、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肉用山羊新品种。
育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科研院所、企业等联手。为了开展表型测定、收集数据工作,科研人员钻羊舍、住羊场,长期蹲守一线。“在这一过程中,选种选配上也会有失败,只有在繁育中一次次提升技术体系水平,才能找到最优方案。”邵庆勇说,当时,团队人员进行胚胎移植快速扩繁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一站就是一整天,一天最多为300多只羊做手术,很多人因此静脉曲张,手上缝合针留下的伤口痕迹至今都能看到。
为加快育种进程,该团队构建了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和MOET(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有机结合的现代育种体系。其中,在云上黑山羊主要性状选育过程中,利用经典育种理论和计算机语言对其生长发育规律、主要生产性状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重点选择性状及其影响因素,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
历经杂交创新、横交固定、世代选育过程,采用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胚胎移植快繁等六大技术手段,该团队育成的黑山羊毛色黑亮、肉质优、遗传稳定,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今年6月,该品种被列为全国主导品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入选的第一个肉用山羊培育品种。
累计推广种羊15万余只
除技术和品种外,如何养是决定肉用山羊品质的关键。该团队创新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根据养殖所在地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调整舍饲环境,同时配套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经过探索,该团队创建了“两带动双促进”的云南肉用山羊产业模式。
“两带动”即“以大带小”和“以种带商品”,通过技术支持适度规模场带动中小型羊场和家庭牧场;通过云上黑山羊种羊带动全省黑山羊杂交生产。“双促进”即以“肉羊产业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应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该团队还构建“2611”家庭牧场全舍饲、“两段式”分类施策家庭牧场、“1345”养羊、小户家庭养殖等模式。
在规范化育种、养殖等技术的支持下,云上黑山羊哺乳期羔
羊病死率、群体发病率大大降低。近10年,该团队联合相关企业先行示范,在全省120个县(市、区)和省外21个地区累计推广种羊15万余只,综合经济效益300多亿元。云南省内覆盖率达93%,占全省山羊种羊市场的94%,累计带动1.5万户群众增收致富。
邵庆勇表示,项目研发形成的新品种及相关技术成果解决了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肉用山羊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促进同类地区肉用山羊产业转型升级及集约化发展,对我国肉羊领域科技进步和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接下来,该团队将持续开展云上黑山羊新品种的选育提高,提高种羊质量,为全国肉用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种源支撑;将以云上黑山羊为核心,持续开展云上黑山羊、云南半细毛羊、黄山羊、奶山羊“四只羊”的选(培)育及良种良养配套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