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牧民毕西日勒图家时,他家羊群里的黑头羊一下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毕西日勒图说,那叫
杜泊羊,是本地蒙古绵羊、
小尾寒羊与杜泊羊三元杂交的后代,具有长得快、产肉多、多胎等优点。正是靠这些肉羊,他才脱了贫,还带动周边70多户牧民一起增收致富。
40岁的毕西日勒图家有4100亩草场,10多年前,由于草场不好,羊价也不行,加上一起生活的父亲患有重病,他家的生活陷入困顿。2006年,毕西日勒图卖了家里的羊,把草场租给别人,一家人去了乌海。他在煤矿下井挖煤,妻子在饭馆当服务员,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依然拮据。
有一次,毕西日勒图从电视里看到一种叫杜泊的进口纯种肉羊经过改良后效益很好,萌生了回家养殖改良肉羊的想法。2011年,毕西日勒图回到了老家。
一只羊也没有,家里的网围栏都已经破破烂烂。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贷款修补了网围栏,用打工积攒的6万块钱买了80多只绵羊。
2012年,毕西日勒图做了一件让当地牧民震惊的事:花1万多元购买了全旗第一头纯种杜泊种公羊,价格是普通羊的20多倍。有些人觉得他是胡闹,没钱还买那么贵的羊!毕西日勒图顾不上解释,只是埋头钻研肉羊改良。“杜泊羊自然配种率低,我把家畜改良站技术员请到家来教我人工配种技术。技术员看我家困难,也没要报酬,全是义务指导。”毕西日勒图感激地说。
第二年,肉羊改良效益凸显出来。毕西日勒图培育了100多只羔羊,收入9万元。毕西日勒图说,改良羊羔育肥3到4个月就可以出栏,比普通羊羔早出栏两三个月,平均体重达到四五十斤,比普通羊羔重十几二十斤,效益明显。同时,肉羊改良对于生态也有重大意义。150只改良肉羊顶300只普通羊的效益,做到了减畜不减肉。减畜保护了草场,也降低了劳动强度,他和媳妇两人就完全可以打理草场和羊群。现在,毕西日勒图家存栏300多只羊,纯种杜泊羊有150只,每年能出栏肉羊羔200多只,年收入四五十万元。
毕西日勒图
养羊致富还有一个秘诀,就是打时间差,错峰销售羔羊。每年腊月,羔羊大规模出栏已经完毕,母羊开始下羔子,牧民手里都没羊出售。他利用人工授精技术,使母羊5月怀孕10月产羔,腊月羊羔正好可以出栏,填补了市场空白。而且,10月份气温较高,母羊产羔基本不用管,成活率还高。不像以前,母羊冬天下羊羔,他们白天晚上都得时刻留心羊羔会受冻。
毕西日勒图家还上了智能设备。现在,下羊羔时他们在家就可以随时看到情况,不用像以前那样一晚上得去羊圈看好多次。
在生态奖补政策的引导下,毕西日勒图逐渐改造了1000亩人工草场,种了800亩柠条、200亩树,还种了几十亩玉米,利用玉米和玉米秸秆、柠条以及树的枝叶等完全解决了羊的饲草料问题。接下来,他还准备再把1000亩旧草场改良成优质人工草场。
2015年,毕西日勒图成立了种羊场,并联合5户牧民成立了布日都良种繁育协会,重点推广杜泊肉羊改良繁育,他担任会长。现在会员发展到80个。毕西日勒图说,这几年,政府对于他的肉羊改良给予了很多支持,自治区农牧厅和当地政府先后投入了60多万元,帮助种羊场和协会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以及棚圈建设等方面改善条件,还创造外出学习考察机会,使他眼界开阔。
为推广肉羊改良,当地还出台政策,牧民只要2200元就可以购买到价值5000元的杜泊纯种羊,差价由政府补贴;配种药物也由政府买单。去年,鄂托克前旗肉羊产业发展推进会就是在他的种羊场召开的。
“有政府的宣传和支持,我们的羊就更好卖了。”毕西日勒图笑着说。今年,协会将组织一个服务团队开展更多的肉羊改良技术服务,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钱其鲁)